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易怒的我、幸福的我、沮丧的我……这需要回望那越来越遥远的过去。当老师后才知道做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还没有成为父母的我们是怎样学会当父母的呢?也许从小就一直在向父母学习如何做父母吧!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理解带有独特色彩的家庭教育,带有个人偏见的育儿经验,像是一种原始的遗传般的思维模式。
我的父母教会了我什么呢?
一、教育孩子以身作则
“一个熊孩子的背后有一个熊家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怎样孩子便怎样”,不得不说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当然也有很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从原生家庭中获取生活的力量。
父亲曾像许多长辈那样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据说他17岁便自己向大人借钱买了第一部手扶拖拉机,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的司机生涯。到过广东去过长沙,上过城市下过农村,一车在手天南海北地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养成了他乐观、积极向上、幽默风趣的品格。他这样要求自己同样也要求我,要我乐观积极向上,在脑子里他永远都是笑吟吟的样子。无论遇到多大的事,多大的困难,咱们家有多少风风雨雨的坎儿,他都能逗我和妈妈开心,有时笑得连饭都吃不了。
母亲是家里的幺女,就是最小的那个,通常家里最小的总是最受宠的宝贝,她也不例外。尽管40几岁的人还常被爸爸说“这么大个人了,还像小孩子一样。”有人宠着的妈妈却没有处处依靠人的性格,她总是最独立的那个,风风火火当断则断。母亲很能吃苦,曾跟着父亲在炎炎夏日去镇上的小河边挖沙子,一挖就是一整天,知了在树上叫,她和父亲就在地上默默干活,乒乒乓乓。
和所有传统的中国妇女一样,在外干活在家忙家务,家里永远都有着一股洒水扫地后涩涩的干净的味道,自然她也就有理由要求我讲干净勤劳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打扫卫生是一种训练专注力,自我附能的方式了。有段时间父亲考驾照家里几乎没有经济收入,我每月还要1000的生活费,母亲毅然决定承担起养家的重担,她一向是个刚强的人,在板子厂工作一月3000起早贪黑,那年暑假我回家她一个148斤的人一下子就瘦到了120斤,我打心底里佩服她的吃苦。母亲总说:“要雄起!”也许是要我坚强的意思吧!是啊!一个如此坚强独立的母亲,怎能不要求她的女儿独立坚强呢?
二、令孩子佩服的一技之长
孩子对父母的看法是不断改变的,小时候言听计从,长大后觉得不过如此,甚至想超越他们。我可能是个例外,他们身上技能深深地让我无法超越。
父亲因为是司机的缘故,修理技能相当高超,有时躺在汽车轮子下修发动机换机油,有时换灯泡接电线做狗窝修鱼竿。家里大大小小的修理工作父亲是全包干,而我也养成了一有东西坏了就找爸爸的习惯,做花盆、拆电脑、装窗帘、装书桌、装臭臭的水壶……,他总说:“你以为你爸是万能的呀!”嘴上这样说还是会满足我所有奇奇怪怪的想法。爸爸一个只知道“火线和零线搭在一起会起火”的人,把家里的电线扯来扯去修来修去,十几年也没出什么差错。
不过不翻车不要紧,一翻车吓一跳,有次换电线不知怎么的他差点把整屋的电线都烧了,后来又自己一个一个接起来,熟练的手法不比电工师傅差。我家后面有一块空地,他自己一个人把它变成一座小菜园还用柴火搭了小凉亭,种上绿油油的小菜,插上荷兰豆,从别处移来一株玉兰花,荷兰豆攀上柴火亭亭如盖,成了桃川河边一处别样的风景。谁也不是一出生就会这会那的,父亲之所以会修理,是因为他遇到什么东西都爱捣鼓,动手能力极强。说到修理就想起他换灯泡时我扶着梯子从下往上仰望他,父亲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了许多。
我有一个手很巧的外婆,她会做好看的布鞋给我穿,还会用旧衣服纳鞋底做鞋垫,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女。小时候母亲会在老屋的窗边,使用那架锈迹斑斑的脚踏缝纫机,阳光懒懒地透过窗上的缝隙,打在缝纫机旧旧的土黄台面上,落下一片光斑,这光斑又照着母亲微低着的头,她的眼睛是明亮的。每当母亲用缝纫机干活,小小的我在睡梦中,会听到传送带和脚踏板和谐的奏鸣“哗哒、哗哒、哗哒”,这是一首中国式的摇篮曲,不知哄睡了多少不谙世事的中国孩子。
她曾用这缝纫机给我爸做过一套黑西装,每到重要场合总是拿来穿,穿穿洗洗留到如今也有20几年了吧!世界上最长情的物件莫过于一件沾染了特殊痕迹经年不换的衣服了。初中时母亲就在我隔壁的玩具厂做工,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母亲的手很巧很麻利,那时她每月有3000的工资,在当时应是很高了。放学后我常去厂里看她,只见她脚踩踏板,手扶转盘把一张张布料抻直,往前一推便缝好了,一边缝一边同别人说话,竟熟练到可以不看针脚。正是因为母亲的这项技能征服了我,家里的缝缝补补工作便都落在了母亲身上。我也第一次体会到“一技在手,工作我有”的独立感。
同在一个屋檐下,看到父母优秀的技能,啥也不是的我,总是从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感。
三、最长情的陪伴
孩子的安全感很差,也许是在他的童年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或是父母没有让他感觉到有足够的爱 。虽然现在我常常是留守儿童的状态,但在我真正是儿童时,却从未当过长期留守儿童。我们仨的感情可说是固若金汤,谁也离不开谁,谁都疼爱谁。
父亲从来都是有童心的人,所以从小到大我最喜欢和他玩。我说要养狗他便去抓了两条狗仔回来,和我一起找旧衣裳做狗窝,给狗喂饭。有一次爸爸在河边捡到一窝刚出生的狗仔,它们在纸箱里“咿呀、咿呀、咿呀”,一副嗷嗷待哺的模样。小孩子的世界哪有那么多抛弃的事情,一下子同情心泛滥,要把他们养起来。父亲去寻了些奶粉做了个奶瓶,找到了之后瞪大眼睛,一副孩子气的样子给我看,还逗我说“这个奶瓶蛮好!你替狗试一试。”我一下子就火了,噘着嘴蹙着眉说:“我可不是狗!”可是到最后我们没能把它们养活。我喜欢到田野里去撒欢,爸爸喜欢钓鱼,两个人兴趣相投,所以常同父亲去大河边玩。有趣的事可多了,夏天摸螺蛳,在桃川河上撑船;电闪雷鸣的天气里爸爸钓鱼,我在雨里玩水玩得不亦乐乎;也曾去广东拉货,父亲在车上休息我就到处跑,印象里只要同爸爸在一起一直都是“放羊模式”。
似乎在母亲眼里我永远都是孩子,她很喜欢逗我,有时我也逗她,纯粹是女孩子之间无聊的玩闹。我们会互相挠痒痒,也会追追打打,每次看到母亲安静玩手机或是唱歌时,心里使坏的小心思便会溜出来。通过各种方式打扰她,让她干不成事,惹她恼火生气,她也不是真生气而是佯装生气,坐起来就要追我,我常常是嘻嘻哈哈,慌不择路的夺门而出,在门口窥探她。如果她安安静静的坐下,那我就又要去骚扰她。追过来,我就跑远些,让她望尘莫及,留下一片得意的笑声,我把这种活动命名为“吵事”。其实女孩子之间也并不都是没心没肺,也有彻夜长谈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过叛逆期,甚至我的很多秘密也愿意向父母分享。我跟父亲说过工作上的事,跟母亲说过朋友间的小心思,母亲总会竭力给我建议,理解我的难过与伤心,我相信父母永远是跟我站在一起的。
一家三口的相处有许多时候是在饭桌上和旧日生活里,平淡而闪着光芒的每一天都都透着曾经的温馨。陪伴在过去是父亲开车回来黄昏下橘色的车灯,是老屋里木门后香喷喷的一餐一饭,是灶台上母亲烹煮的袅袅炊烟。陪伴在现在是各自忙碌工作后偶尔的想念,是手机里三个欢乐洋溢的视频框,是无论我决定做什么事父母无条件的风雨兼程。陪伴在未来是一想起就能获得的无穷力量,是确定有人同我站在一起的无所畏惧,是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我而亮的坚定。
每当别人问起我父母的事,我总是要坚定的说:“我的父母对我超级好!”就像我的名字那样胡鑫“福星”“幸福”,永远都在温柔乡里。我在琢磨未来我该做一个怎样的父母呢?害怕自己没有他们这么优秀,毕竟被这样呵护出来的我还是有很多缺点和坏脾气。自我而自私,霸道且双标,算了,有父母珠玉在前,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教育无他,以身作则,爱与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