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构建坡道”这个概念是在樊登的《读懂一本书》中。
何为坡道呢,坡道就是在做一个讲书稿的时候,一开始就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人坚持听下去的内容。一开始建立坡道很难,它往往决定了整本书的解读方向。樊登的《读懂一本书》中阐明了从哪几个点来入手构建坡道。第一个是直接从书里来找他的一个亮点;第二呢,可以从生活场景带入,比如说先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第三是出其不意,比如说有本书叫《这本书能让你戒烟》,作者的观点就是戒烟不需要靠毅力,靠毅力是戒不了烟的,这个比较能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因为一般人都想到的戒烟不就是要靠毅力吗?第四点就是制造亮点。
除了建构坡道,一篇讲书稿还有哪些注意点呢?
第一,讲书之前,要以书为据,不能跑偏,要尊重作者的观点。如果我们跟作者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表达出来,但是要重点说明这是自己的观点而非作者本人的观点。
第二,也是我个人觉得很重要的,讲书稿它讲究一个再创作,不能单纯的从文中大段大段的摘录作者的原话,如果这样的话,那就不是一个讲书稿,而是在做读书笔记。关于讲书稿的再创作,要用自己的话去讲。用口语化的语言而不是书面语。讲书稿中再创作的语言和原文要有一个比例,这个比例作者没有精确的计算过,但大概在10%左右吧。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我们头脑中要积累足够多素材,作为一个讲书人如果我们自己积累的素材库太少,那用自己的话去创作时,就会言之无物。
江苏狗还要选举蒋叔给我们讲讲的时候,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框架选取一本一本两三百页的书如何在四五十分钟内把它讲完了,首先我们就是重点就是要选取重要章节,嗯,选取重要章节有侧重点的去讲,不可能什么都面面俱到,有侧重点的去举例讲解可以从书中摘取一些有趣的故事。
对于要不要写讲书稿,樊登老师自己是不写讲书稿的,因为他是要现场去录制视频,而如果拿着讲书稿读,会限制他的发挥而且会给在场的观众一个背稿子的嫌疑。樊登在看完一本书一个星期后,会去思考回忆这本书,然后绘制整本书的思维导图。根据这个思维导图作者,去讲解一本书。
这个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灵感:我们可以试着转换思想,以前我做思维导图只围绕自认为书中重要的部分,但现在可以换一个思路:以准备一个讲书稿的方式去构件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带着这样的目的我们能锻炼自己,把握一本书的重点部分。详细的列举在这个讲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列举一些事例。
以上就是《读懂一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