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根

作者: 余罪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05:29 被阅读134次

    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传统文化。不过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各种运动改造过程中,确实削弱了一些农村地区的宗族观念和势力,却不是也不可能完全消灭。这或许就是运动改造的其中一个初衷设计,未尝不是吧。

    对中国的宗族文化比较感兴趣,苦于浅薄陋知,连皮毛都搞不清,更别说细节了。说到宗族文化,最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祠堂家庙,在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中,代表祖先崇拜的宗族祠堂的出现要早于寺庙,传说中的女娲和伏羲这两条大长虫就是亲兄妹交合为夫妻,也是华夏人祖。三皇五帝,我认为那都是为了华夏的千家姓预设了伏笔。

    奔波在沿海地区的南北,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自北至苏北这一带的农村地区,几乎不见祠堂,宗族观念较淡薄,相比之下佛家庙宇建设,近几年倒有兴盛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是说佛家是多么的兴盛,说白了大多都是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关照,借佛祖的名头,满足一些浮躁人的迷信情感,敛财罢了。真正弘扬佛法本义的未必有一二。佛家人言此是末法时代,我倒是觉得未必,你想啊,人们从一个较长期的思想禁锢中突然释放出来,又从一个物质贫乏的时代突然走向相对的富有,各种迷惑在未知的探索中,慌不择路就近皈依,以信仰之名,给自己心灵一点点安慰和祈祷,不止是佛教,上帝名下的基督,天主以及各种依附派别也在普罗大众的选择里。众多信徒里,又有几人能抛开神性,领悟宗之教诲?

    自苏中渐行浙中一带,大小庙宇逐渐增多,祠堂虽少见,但宗族意识浓厚了。

    有两个事情我一直记在心里,一是江阴吴卫祖先生退休以后一直致力于吴姓宗谱的编撰修订工作。二呢,是我二爷爷家的两个闺女的故事。大姑父姓黄,解放初期是在我们沙河区做部队北上干部的时候,与我大姑妈结婚后,因无生育,遂从南方老家众多兄弟中的儿子们里过继了一个。后来,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又折回故里。二奶奶和时年一十四岁的二姑也随行至那长江边上居住。

    二姑长大成人后,大姑夫主持招赘了忠厚老实勤快的二姑夫,二姑夫姓毛,与二姑共育有一女一儿,却皆随母姓张。后来听表弟讲,大姑夫说这个家里的一切,是从山东搬来的,生出来的孩子要继承家业自然要姓张了。在见过和打过交道的父辈们眼里的大姑夫精于计算又强势,在他心里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里,他所主持的一切的根本还是源于他的岳父家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这远道而来的张姓家人。

    当分别四十余载,收件地址写着解放初期时地址的一封寻亲家书送到父亲手中的时候,几句牢骚、怨恨的话音未落,早已被微红的眼睛遮盖,那种漫无目标的思念瞬间有了落脚点,父亲经常描述给我们的那份亲情脉络也逐渐清晰了。后来表弟讲,儿时的他经常被玩伴和同学笑话他没有舅舅,我们通信以后,他高兴的跳上讲台大声喊,谁说我没有舅舅,我有两个舅舅,好多个哥哥,你们谁再敢欺负我!自从那时起,表弟的自信自尊倍增。

    表弟认为他是山东人,他的根在这里,而同样的是,我们这个张姓村落,传下来的是,根在四川成都府某地某处。以前曾与四川有关朋友聊过,朋友说只要有具体信息,他手头上有地方志帮助查找。几百年下来,宗谱失踪,各种线索早已荡然无存,何从查找呢。于是遥远的四川成都就是我们心中的根了。

    以前人们忌讳较多,尤其是对祖先的忌讳。听村里老人们说,《钓金龟》这出戏是不可以在我们村里演的,原因是其中一句唱词“叫张義我的儿……”就是犯了我们村忌讳的。张義,是我们张姓迁移至此的始祖名讳,每家每户供奉的祖先牌位第一位就是他。在我们村里唱这戏还了得,据说是暴打了那戏班后,这出戏从此在我们村子里再未演出过。

    还听老辈儿人说,张義来时植槐树于此地,此树应该毁于文革时期,据说有一青壮年执斧砍之根系,本已有干枯根系的大槐树倾斜倒掉,几百年对故乡的怀念,魂飞魄散。树的枝干等被当做柴火,据说是被时任村一把手的本家叔爷享用了,烧柴的时候,木香味很大的。再后来,叔爷重病求医问药,说是有一偏方需要壁虎做药引,也未曾挽救的了。那个执斧伐树的青壮男子,据说也是早早过世。乡间的人们,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一些事情总会被对号入座到因果报应的套路里,一手遮天的叔爷和伐树的人,也在这套路力量当做神秘流传下来。倒是有一事要提一下,前几年村子里拆旧房子,在原是生产队房屋的地基石发现了张義老祖的墓碑,村里本想隆重重立,后因种种纠葛未果,甚是遗憾,不知何时有机会了。墓碑的命运也是坎坷,在那个不畏天地鬼神的年代,何况只是一块刻了字的石头乎。至于是何人毁碑平坟,记不清了,或许是没人和我聊起过吧,回头找人聊聊,看谁还记得住。

    每个古老的村子,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说实在的我也不想过多叨叨自家那点儿破事儿,只是为了迎合“根”的话题衍生出来一些故事,丰富一下内容。

    从浙江沿海中部再往南走,庙宇、祠堂逐渐增多,路上经过的村子都有祠堂,有的村子还有两个,从祠堂的规模和气势也能看出这家族人丁的兴衰程度。因地理空间有限的缘故,居住人家或一些企业社团距离庙宇祠堂都很近。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为什么说南方人看地理,北方人看天文,生存的环境真能在造就了人的性格同时,还突出了文化特征,所谓的“人文”就是笼统的称谓。

    南方的私营经济发展的比较好,与对宗族观念的注重有一定的关系,在能吃苦耐劳的基础上知道抱团作业,小处里讲家族人做同一行生意能做到言行一致,大的方面就是在外某地基本都会有同乡商会,在行之有效后再发展为更大的商业行为,比如以前的某某地炒房团等,进而都能影响到国家经济,这种以小博大的基因,一直都流淌在血液里,根植于根,深藏不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南方很多一些家族企业也摆脱不了这定语意义。意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南方一直高于北方,在一些走出去的年轻一代人的思想中也不例外。在南方的年轻一代眼里,宗族观念在商业行为中已经有些淡薄,他们知道父辈们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点,他们也会有宗亲的助力,但他们知道在关键环节唯才是用,量才是决定其权衡发展空间的。

    古欧洲众多国家城堡的皇族,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近亲结婚司空见惯,程度远远高于古代中国,人类的近亲繁殖,影响后代智商的概率很大,但并不是100%,不过欧洲那地方不大,那几个国家,打个比方就是几大家族,重复又重复的互相交叉通婚,不出怪物才怪呢。要不是后来的资产阶级暴力革命,还不知会是什么样子。看来,国家和企业一样的,没有更新换代的意识,早晚都会完蛋的。

    扯得有点远,赶快转回来。中国社会就是这样子,“人情冷暖”,“人情世故”,“人情练达”等词汇无一不是说明了人情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吧,我们彼此心怀敬重,莫失莫忘各自根本,做人做事懂得留白,与人相处,岂不乐哉。

    关于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md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