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怎样和最爱的人说话

怎样和最爱的人说话

作者: 拖天航线图 | 来源:发表于2018-01-04 23:13 被阅读60次

    有这么一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儿子海婴有一天和大人们吃饭的时候,老说自己碗里的鱼肉丸子不新鲜,但是在场的大人,包括母亲许广平都没有在意。

    这时候,只有鲁迅先生把海婴碗里的丸子拿来尝了一下,发现果然不太新鲜。原来这一大碗丸子里,有一部分已经变味,只是海婴运气不太好,吃的每一个都是坏的。

    关于这个故事,一般人甚至许广平本人都评价说是鲁迅先生做人很认真,不放过一丝细节,哪怕一点点小事。

    可仔细一想,这话大有问题。如果站在海婴当时的立场看,明明我吃的丸子就是不新鲜,但是你们大人都不肯相信我,太委屈了!但在许广平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点点小事”。好在鲁迅先生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儿子不好好吃饭了事,而是想办法让自己获得了与儿子相同的感受。

    我们可以想象,就算儿子是在胡说,但父亲没有无视自己,而是亲身感受再做判断的行为,也会让他感觉受到重视。虽是一件小事,一个小行为,但是成功维系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信任感,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沟通。

    有句笑话叫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心情。看似搞笑但其实有很深刻的心理学内涵,它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人都是感性的,很多时候感受大于事实。所以,进行沟通的目标并不一定是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寻求情感和体验上的共鸣。

    《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这本书就能教会我们如何体会对方的感受,如何建立有效沟通并以此增进亲密关系。它告诉我们,比对错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感情。

    作者迈克·贝克特尔是一名专注沟通领域的培训师和畅销书作家。先后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过2500多场研讨会形式的讲座,所写的《跟任何人都聊得来》等沟通类书籍畅销多个国家,可谓名副其实的沟通领域资深人士。听他讲一讲达成有效沟通,打造健康人际关系的办法,相信会对我们很有帮助。

    《高难度对话》目录划分了四个部分,但从内容上说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即原则、工具、应用。

    第一个层次是原则。具体包括,为什么会有人际关系的难题?如何界定与他人的关系等级?沟通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第二个层次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会用到的工具。怎样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怎样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该使用什么方式才能有效影响他人,同时避免对抗情绪?

    第三个层次讲的是用这些工具可以达到什么效果,也就是如何应用。具体来说就是怎样才能营造出安全感和信任感?怎样充分领会对方的意思,并给出正确的反馈?怎样通过沟通来增进彼此感情?最后,专门解释了怎样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一,原则

    贝克特尔对于人际关系难题的原因有一句十分精准的论断,“身体长大了,心智依然还是个孩子,这就是成人之间关系陷入困境以及沟通变得有挑战性的根源。”如果两个人之间的心智成熟度不一样,沟通就会显得很困难。可能两个人在讨论一件什么事情,但其中一个人总是在发泄情绪,那么另一方就会觉得很难理解对话的走向。

    比如说,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安全感的女生,很可能对男朋友的忠诚没有什么信心,会经常电话查岗,要求对方随时汇报,或者反复搬出那个经典问题“你到底爱不爱我”,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种情绪的满足。但男生可能这边就会觉得她很幼稚,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就不和谐了。

    哪些关系最值得去维护呢?肯定是我们的伴侣、家人和朋友,这在《高难度对话》中叫择定关系,也就是你自己选择的关系。这是自愿投入情感、精力、时间建立的关系,所以最值得花力气花时间去维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老想着在道理上争个高低,比起口头上的输赢,这段关系是不是良好才应该是目的。

    像我们没得选必须要打交道的人,比如说学校的同学,公司的同事,还有只会碰上一两次的陌生人,比如商店的店员,机关的办事员,处理关系的重点就是维持好彼此的界限,不发生摩擦就好,不用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考虑关系本身。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说每个人都要好好沟通,既没有必要,实际也做不到。与我们最亲密的人进行互动,就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花费最多的精力,运用正确的技巧维护好和亲人的关系,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至于外面的应酬交际,不是说完全放弃,但一定要控制投入精力的程度。合作伙伴再重要,也不大可能在失意的时候安慰你,支持你,因为这是只有亲人和家人才能无条件为你做到的。

    要应对好亲密程度有所差异的关系,需要一套通用的处理原则来做宏观的指导。

    这套原则简单说起来就是四个要点。首先要给周围的人划分好亲疏等级,越是亲密的人,就越需要投入最多的能量去让彼此感觉良好。然后我们还要检讨自己的沟通方式,我们平常沟通的方式大多数都是从成长的过程中无意识养成的习惯,如果是不太好的方式,比如大声说话、容易不耐烦,那就需要通过学习正确的技巧来改正。并且记得学到了这些技巧之后多多拿出来用,不然就是虽然懂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还有,千万别急躁。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本来打算这次谈话慢慢说好好听,结果情绪一上来就回到大嗓门的老路上。这很正常,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总结、反复再练习来慢慢改正,不可能说今天听了沟通课,明天就变身沟通达人。

    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本来打算这次跟家人谈话慢慢说好好听,结果对方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平和,自己这边情绪一上来就回到吵吵嚷嚷的老路上了。这都很正常,花费几年、几十年习惯而来沟通方式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改善,而且别人可能也还没意识到自己说话不好听,还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影响。这的确是个很艰难的任务,所以我们需要一些能带来帮助的工具,随时对照着纠正自己,让每一次沟通都比上一次做得更好。

    二,工具

    贝克特尔认为,要达成最好的沟通效果,就必须使用最合适的沟通工具。工具在这里指的是刻意培养的说话方式和心理态度,也可以认为是沟通的心法或者要点。一共有6种,改变视角、建立信任、划定界限、应对情绪、留出时间和保持尊重。

    改变视角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换位思考,代入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去看问题。贝克特尔提出,换位思考的关键是面对面的谈话,通过书信或者手机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交流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肢体、语气、眼神等非语言渠道传递的。如果只把交流局限在话语的内容上,就会丢失大量有效信息,也就难以充分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在面谈中,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共同点,从双方都同意的观点或者都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一步一步营造相互认同的沟通氛围,这样更容易放松下来,仔细思考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感受。

    虽然面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是一个舒服的方式,可能会觉得尴尬或者害羞,但要想达成换位思考,就需要坚持留下来去主动克服这个不适。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就是走出舒适区,让自己接受挑战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

    沟通的基础是信任,而建立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很可能已经在沟通开始之前就完成了。比如一个有着信守承诺、不随便忽悠、勇于承认错误这样好名声的人,就算我们和他本人第一次接触,也会倾向于相信他。

    在一场谈话过程中要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任,除了听他说的内容之外,还要观察他细微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如果眼神游移不定,一会儿摸头一会儿捏鼻子,这些动作都反映了这个人心口不一,说的东西需要打个折扣。这又是一个面对面谈话很重要的原因,毕竟我们不可能通过手机来观察这些。

    而知道一个人不值得信任了该怎么办呢?不要当面戳穿,在心里降低对他的信任级别就可以了。要明白的是,并不是所有沟通的结果都是双方进行了亲切愉快的交谈,识别出对方不值得加以信任也是一种结果。不值得信任或者试图进行欺骗的人,我们的应对就应该是将彼此的关系级别放低。

    比如说一个朋友,如果利用了我们的信任占便宜或者说谎,那最好的应对就是将他从朋友的名单里删除,降格成“认识的人”,以往朋友之间才会进行的活动、聚会什么的就不再邀请他,大家只要保持碰面的时候客客气气的就行了。除非他主动道歉,而且改正自己错误,不然就没有必要再去升级彼此的关系了。

    划定界限是决定沟通进度的重要工具。贝克特尔认为,应该潜移默化地去施加影响,而不要期望立刻改变他人的行为。这样是做不到的,没有人喜欢被强制性地纠正,心中会有一万个不服。再说了,就算同意改变,那也需要时间才行。所以区分好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要多花是时间才能达到的,这样划分好界限才不会急于求成。

    比如希望思想保守的父母支持自己做出的跳槽选择,我们不可能强行扭转父母的思想,只能一边按自己的职业规划走,一边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他们。当父母看到我们过得不错的时候,自然会更容易认同我们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做好自己,而不是使劲儿想办法说服父母支持。

    划定界限还有另外一个含义,确定我们的行为是不是符合彼此的关系级别。只有亲近的人才值得花时间去陪伴,陌生人爱咋咋的吧。要明确与他人的关系远近,不要自来熟地跑去热脸贴冷屁股,也不要粗暴地对待亲密的人。

    情绪是沟通中最常使用的工具,运用得当才能有效达成沟通。因为我们人类都是感性动物,很难绝对冷静地去按逻辑和理性行事。特别是情绪激动的时候,多半不会想着冷静下来讲道理。

    贝克特尔把人按照内向/外向和愤怒/逃避两个维度将人在沟通中的情绪反应划分为四类,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应对方式。

    外向+愤怒的人习惯于直接表达情绪,一说什么就滔滔不绝,但他并没有想好自己在说什么,就先把情绪和态度释放出来了。比如看你做什么都不顺眼的老妈,她的唠叨其实只是在表达对你的关心,并没有真的在批评你。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要保持情绪不被影响,平和地对待就好。

    外向+恐惧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悲观主义者,他也很喜欢表达,但一般会专注在事情的消极面,比如潜在的风险,或者我方的缺陷。听到有人一张嘴就是负面情绪时,应对方式也很简单,别急着反驳,让他们得以充分表达之后再进行讨论。

    内向+愤怒很有意思。愤怒不一定要表达出来,许多人内心戏很多,又不愿意或者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于是就闷在心里不说话,你问他他也一副不愿对话的样子。对于这种情况,正确的应对是缓和一下气氛,过一会儿再来沟通,不能直接就当对方没意见了。这在情侣之间很常见,女生随便都好呵呵之类的态度大家都懂是怎么回事,有时候过会儿等气头过了再来哄疗效最佳。

    内向+逃避通常表现为只会点头不发表任何意见,问什么都回答挺好的。这种态度也是对压力的回避,并不是说他们没有看法,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或者说感觉说出自己的看法压力很大。比如父母安排的功课太重,但孩子害怕被家长批评不敢说出来,这样就过得很痛苦,学习效果也不怎么样。如果父母能主动多聊几次,就能得到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一起来调整学习的方法。

    我们属于哪种类型这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沟通的情景和气氛,我们的情绪也会在这四个类型中转移。利用这个分类,在当前的对话中识别出对方此时的情绪模式,并作出恰当的应对,这就是这个工具的意义。

    不论是初步建立信任还是重建亲密关系,需要的三大要素都是时间、意愿和耐心。用大白话说就是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有耐心地花时间去做。情感的事情不能讲时间管理,任何急于达成情感目的的努力都是白费劲。

    情侣关系中的分手挽回就是高难度对话的一个直接例子。只要是一段严肃的恋爱关系,两个人走到分手这一步肯定是彼此的情感中出现了问题。真心要挽回的话,就得想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然后努力改正,最后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改变。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时间的。抱着一大束花冲过去下跪想快速感动对方,以为认个错就可以敷衍过去,实际上只是在回避直面问题的痛苦。

    保持尊重也是沟通所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说的尊重,确切的含义应该是“把对方看做跟自己一样,有情绪、有缺点同时有尊严、有人格的人”。换个更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应该叫“平等”。既没有把对方看成高不可攀无法沟通,也没有认为对方不值得说话,没办法讲道理,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所以尊重就分为了两个层面: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的意思是“我和你们一样”。虽然我有缺点,想法奇葩,情绪诡异,但我是一个具有尊严的个体,生而为人我并不觉得抱歉。我有合理的需求,合理的情绪。尊重他人的意思就是“你们跟我一样”。大家都是有想法有情绪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彼此照顾对方的合理需求,照顾对方的情绪是应该的。有了这样的心理界定,沟通的原则和底线就好掌握很多。

    很多冲突的发生其实都源于双方忽略了彼此尊重。比如父母和子女吵架,很多时候是父母并没有把子女看成跟自己同样有想法有意志的人,或者子女一上来就认为父母是不可交流的老古板。双方并不是对事情或者观点本身有多大分歧,完全只是因为不尊重对方有表达意见的资格,才会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

    三,应用

    在不同的沟通场景中,还有根据沟通所在的不同阶段,我们要灵活运用手中的这些工具。

    安全感是任何一段关系或者一次对话得以顺利开始和进行的基础。只有当人觉得安全的时候才能好好做事,否则干什么都像挑战。这不难理解,如果人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那排除和躲开危险肯定比什么都紧要。

    在沟通过程中营造安全感,可以通过倾听明确对方的感受和意图,然后将它描述出来,这样始终把对话的重点放在对方身上。比如女朋友跟你抱怨在公司里受气了,正确的反应是抓重点:受气,再把对方的感受描述出来,加上特难受是吧?委屈对不?你们这同事真讨厌!之类的评论,这样就会让女朋友感觉你是站在她那一边的,跟你在一起很安全。有了这样的感觉,再理性地给她出出建议,人家才会听得进去。

    然后要注意控制情绪,既不能让别人的激动情绪影响自己,也不要带着情绪去判断对方的意思。一个情绪稳定,始终保持冷静的人,自然比说话一惊一乍的人感觉可靠许多。

    畏惧也是影响沟通的常见问题。我们人类的大脑有个很不好的德性,习惯把消极和负面的东西放大,还喜欢自己吓唬自己。比如别人不带恶意地对我们做的事情做出评论,大脑很容易就理解成批评,还不光是对事,而且是对人。网络上之所以每天对喷不断,就是因为缺乏语气和肢体动作的纯文字信息容易被脑补出恶意。

    要摆脱畏惧,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一部分注意力抽离出来,问问自己究竟是为什么感到不适。是对方真的表露出对抗情绪,还是被自己的胡思乱想吓到了?

    在解决问题的阶段,倾听才是最好的方法,而不是忠告。发表看似精辟的建议每个人都会,但其实绝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对自己干的事情,做的决定,面临的问题都不是心里没数,只不过不想去面对而已。所以除非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咨询,否则不要随便给别人提什么建议。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克制住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欲望,听别人把话讲完。同时,关注对方除了说话内容以外的潜台词、肢体语言以及语气等信息,搞清楚他说这些的时候是真的这么想,还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然后,不要脑补对方的态度和潜台词,如果有不明确的地方,最好直接提出来请对方多加解释,这样始终把沟通的重心放在对方身上。我们的任务是帮助对方梳理清楚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给出多么精辟准确的忠告。

    除了倾听,坦诚的反馈也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毕竟你来我往才能叫双向的沟通。

    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都有四个部分,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就是最平常的一面。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那就是隐藏的自我。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看得很清楚的,是我们对自己认识的盲区。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那就是最深层的秘密了。

    反馈所能做的,就是帮我们化解盲区这一部分。可能我们对自己感觉良好,但人家早就把缺点看得清清楚楚,只不过不好意思说而已。想要成长,就必须面对这些缺点。那么问题就来了,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有效反馈,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缺点?

    正确的方式是让别人对我们的具体行为做出评价和指导。比如说今天跟同事一起去见了客户,回来之后请他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打个分。把讨论局限在具体的事情上,不上升到对我这个人本身的评价,这样可以很容易地让对方说出真实想法,而且我们自己也更容易接受可能有的批评。

    如果别人请你对他的行为做法给出评价和反馈,那就要注意一点,多用“我”字,少用“你”字。比如可以说我认为,我想,以我的经验,不要说你应该,你需要,你怎么不。用“我”字代表这是我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而“你”字就有批评和强制的色彩,在心理上不容易被接受。

    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保持善良的态度,可以帮助你获得信任与尊重。人际关系中的善良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不伤害别人,也不允许别人伤害自己。我愿意对我们的关系保持坦诚的态度,但也会拒绝任何我认为过分的要求。这种态度就可以让人觉得被尊重,而且很可信,因为你既坦率又有原则,说起话就很容易掌握分寸。

    比如当你的孩子任性地要求熬夜多玩一会儿游戏,但明天又必须早起上学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和蔼而坚定地让他保存好进度,乖乖去洗漱。如果孩子闹脾气,你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游戏,但明天我们要上学。如果你今天乖乖睡觉,周末可以允许你多玩。”这不仅比大喊大闹轰他上床更有力量,而且会在以后的教育里帮你省去许多麻烦。

    什么才叫有效的沟通?达成了目标,或者向目标前进。这里的目标不是指我要在跟这个人的沟通中达到什么目的,而是说去寻找到沟通双方或者多方共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标准,当行动偏离了朝目标前进的方向,我们就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可以停下来检查一下,这样就能时刻保证沟通是有效的。

    比如夫妻之间沟通的目标是让关系保持亲密,以这个为目标去对待具体的问题,就可以将对立的情绪转化成合作的感觉。举个例子,老公想看球,老婆想看电视剧,要是总觉得对方是故意抢电视,多半就会大吵一架。但如果把彼此的关系看得比较重要,以维护彼此的亲密为目标,那就会坐下来商量,说今天的球赛很重要一定要看直播,或者今天是电视剧大结局不想错过,然后一方做出让步去玩别的,而另一方给予一个吻或者一个拥抱的补偿,彼此的关系就从原本的小矛盾中得到了促进。

    最后,贝克特尔着重回答了怎样达成良好家庭沟通的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出现沟通难的情况,多半都是因为把彼此的陪伴当成理所当然的,说话和行为都不大讲究,不怎么去考虑对方的感受,但家庭成员有义务让彼此都感到舒服,而不仅仅是让某个人自己舒服就完事了。越是亲密的关系就越需要加以日常维护,不能让小问题慢慢积累。一有误解或者小情绪了就赶紧处理,尽快用坦诚的沟通加以化解,不要让它堆在心里,这样才能维持关系的良好运转。当发现家庭成员关系已经有很大裂痕的时候再想去修复,难度就非常大了。

    家人相处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去管小情绪,不注意细节,总觉得彼此太熟悉,有些道歉或者表达关心的话不用说出口对方也明白,真的说出来那多尴尬啊。实际上,再亲密的家人也读不懂你肚子里的全部台词,有什么要让对方知道的,一定要说出来。

    内容就此分享完了。特别值得划重点的是贝克特尔在全书中多次强调的两个要点,第一是大家一定要坐下来面对面地交流,不能用手机电脑取代实实在在的亲密接触,第二是要有耐心,沟通就像价值投资一样,需要持续坚持地进行,虽然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才会有回报,但肯定会为你带来有意义的满意人生。

    这本书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常。我们平常对待亲密的人,说好听一点叫含蓄,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不知道怎么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表达对父母的关怀,我们最常用的方式是花大钱买这买那,好像花钱就是证明孝顺的唯一标准。但其实一句体贴的关心,一次耐心的散步,比任何实物都更能让父母感到温暖。为亲密的人提供和谐的情感体验,这一点上我们欠缺得太多了。为了亲密和重要的人们,学习正确的沟通技巧,很有必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和最爱的人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od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