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做到两点即可。
第一,愿意付出坚持自己的想法所要承担的代价,愿意忍受不做作、不自欺所要承受的损失。
第二,能够经得住那些超出自己能力和需求的诱惑。
这两天在刷《大明王朝1566》。剧中的海瑞海刚峰,可谓是遵从本心、不自欺、不做作的典范。
他明白自己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怼翻不体恤百姓、玩弄权术、搜刮民财的嘉靖帝,所以他经住了一波波来自同僚的规劝、上司的恐吓、甚至是嘉靖帝本人的收买。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失去什么,性命,前途,家庭,所以三番向王用汲托孤,上书骂了皇帝之后就买了一口棺材。
正是因为他已经接受了要实现自己目标的一切损失,同时经受了一切超出核心目标的诱惑,所以他才能在全剧中硬的怼天怼地对空气,谁都不怕。
但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能够有几个人向海瑞那样愿意抛弃一切,明知是死也要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这从根本上就注定了,做自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一个学生不喜欢读书,不想上学,可以,这的确是现在的你的“本心”。
问题是读书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在这个社会上将来能够过上有保障的生活最好的一条出路。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一个只有十几岁、没有经历过人间疾苦的人,他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确定,自己是愿意并且能够承受不上学所要付出的代价的。
他没有经历过不上学后找工作的辛苦,他不知道因为学历低只能做些低端的、底层工作的艰辛,他不知道将来拿着微薄月薪在社会上生存都艰难的自己还有没有力气去思考要不要“做自己”这回事。
同时,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一定会不断地经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你是个处男,室友叫你去某个红灯区一晚500一条龙,你去不去?
朋友有个一年赚100万块钱的项目,你心动不心动?
某楼盘新开,价格低上涨空间大,你咬咬牙买还是不买?
想写的书马上就可以动笔,但是一直在追的番更新了你看还是不看?
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令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你需要学会区分你的目标和欲望。欲望是那些会阻碍你实现目标的东西。
一个对社会、对人生的经验不够丰富的人,且不说他通常很难拒绝诱惑,很多时候,他连自己的欲望和目标都无法分清。
一个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经历过自身和社会不断磨合的年轻人,他很容易把自己的“欲望”和“目标”混淆。
基于欲望的驱使,想赚很多钱,想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想和更多的异性发生关系,这些,都会被他天真的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然而真正的人生目标,指的是一种宏大的“使命感”。它和欲望无关。它和“代价”也无关。
使命感是你认清了这个世界之后,开始真正思考的自己作为只有这短短几十年寿命的人,你所要去实现的意义,你所真正要去创造的价值。
为了这个目标,要付出任何的代价,你都准备好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那些所有有诱惑力的东西对你来说都不过只是过眼云烟。
但是,一个还没有丰富的阅历,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对内心的磨练,没有经历过拥有和失去的你,你有什么代价可付出、愿付出?你哪里来的底气相信自己能够经得出滚滚红尘的诱惑?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七十了,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只有到了这个境界,你才有资格说自己有了“本心”,你才能够不自欺。
但是孔子七十岁之前,已经“不惑”、“知天命”、“耳顺”,仅仅是这三点,一般人没个三四十年的历练,谁能做到?
海瑞敢遵从本心怼嘉靖的时候,他已经快五十了。而且,他也不是那种“愚直”的谏臣。一部大明律法他背的滚瓜烂熟,在任何情境下他都能拿出最合适的条文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头脑清醒,深谙人性,知道办案查真相也得讲计谋耍心眼。
做自己,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从心所欲”那么简单,“不逾矩”才是最核心的本质。
从心所欲和不逾矩矛盾吗?
逻辑上的确是矛盾的。但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那些“矩”已经被他“内化”,这时候“欲”与“矩”已经两相融合通达无碍,这两者就没有矛盾了。
遵从本心的前提,是先要降服此心,修炼此心。未经打磨的“心”,其实不过只是“欲望”。这样的“遵从本心”,无非是让自己做“野兽”。
很多年纪尚轻、阅历不足的年轻人,打着“遵从本心”的旗号,其实不过是以此作为逃避责任,不愿意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艰苦的借口而已。
给自己一个遵从本心的安慰,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去努力,不去探索,不去尝试,而沉溺于自我放纵,追求网游,AV,性,金钱等这些能够带来简单粗暴的感官刺激的东西。
想遵从本心,先要超越欲望,超越感官的享乐,超越虚荣,超越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次要有丰富的阅历,通达的智慧,放弃的勇气。
没有这些,归隐山林谈虚论玄的隐士,耽溺于酒色声名的“成功人士”,不主动处理自己人际关系的清高者,甚至是那些没在红尘滚打过就遁入空门的大师,其实不过都是披着看似超脱的外皮、却仍在自欺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