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山周围有唱姐儿溜的传统,唱词经历若干年代的传唱,已经非常精练,非常世俗。据说东海正在为姐儿溜申遗。民间艺术大多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卖唱讨生活,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遇到好主家,随便开个口便能过关得到回报,遇到难缠的主,就得来些绝招了。如果是有点姿色的女唱客,自然就会多受刁难,甚至会蒙羞受辱。
南方的梁祝也是一个悲情故事,但结局是凄美的,至今仍能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所以化蝶传说广为人知。
姐儿溜是一个化蝉故事,可能是一个唱姐儿溜女子的悲情故事,其中因缺少了爱情成分,又没有戏剧加持,所以流传范围不广,主要是马陵山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与江苏交界的地区,流传到泰如地区已面目不清,缘由不明。
姐儿溜是唱词也是顺口溜,原名叫什么不得而知,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名称,因为那位不幸女子的故事感动了周边的民众,民众就创造出了化蝉的神话,蝉便成了姐儿的化身,姐溜也就成了蝉的别名,姐溜谐音姐留,人们祝愿姐儿永远留驻,永远与这方水土不离不弃。
后来姐儿溜的传说被人与杨广联系了起来,这是传说流传中常用的手法,真实性并不高。
我们小纪附近还有很多传说都是从山东流传过来的,比如麻五子的传说,吾儿禄山的传说,说明我们这里受黄淮文化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我们小时候都说姐溜,从不说知了,姐溜也只是会说,没人知道怎么写,实在没办法要写这个名字,就写假溜,没想到还能一半正确。
原来也上网搜索过,但不提姐溜这名还真搜不到。
巧的是,今早我看到了一篇山东人吃知了猴的文章,大受感染,立即写了篇《能不说蝉》的回忆文章,通常我公众号是不发高中群的,因为这篇大写了我们少年的旧事,所以不假思索地就发了。这一发就引出了大家的讨论,关注度最高的就是jialiu这个名字怎么写,平平常常同学今天又去搜了,我不知道他输入的是什么提示,反正就搜到了姐溜这个名字,此名一出立即得到了求证者的响应:靠谱。大家的第一感都认为这个可靠。
正确的答案就是这样神奇,像灵犀一般地点中了众人。
少年的疑惑今日得解,快哉快哉!
(江淮之间,也可以说是江河之间,有我的家乡,这里成陆较晚,民众多为外地移民,加之水灾频发,人口迁徙频繁,所以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受南北影响都很巨大,在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传说和口语俗称里有很多难明底里,不明真相的事件或是名称。这些不明不白就是我们小地方的个性化历史,这些带着浓浓乡音古韵的音符,潜伏在我们的血脉深处,等待真相的到来,或是作为一个族群,一个地域群体特有的密码继续留存。
随着方言的消失,人类的差异性将越来越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