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算「中年」的开始?
按照,发表于700年前的一万四千多行长诗《神曲》第一行顯示,「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这一年,诗人但丁35岁。
几岁到几岁算是中年呢?
电影导演桑弧从1947年开始跟张爱玲合作编写电影《中年三部曲》,前两部的《不了情》和《太太万岁》设定的中年时间段是35到50岁。
按照剑桥大学兽医学家大卫•班布里基在《中年的意义》一书的说法,40到60岁是现代人的中年时期。
班布里基的年龄段区分基础,建立在所有生物演化的规律在于「形成」和「退化」两大阶段:你慢慢打造出你自己身体和精神的理想状态,接下来就会慢慢退化。
现代人在40岁之前,属于形成的阶段,60岁之后一定是走向退化。這樣的說法,合理而且很容易理解。
中年的定义可以很理性地划分,然而,要理解中年的意义,那就一定要加入感性的分析了。《中年的意义》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所在是,作者提供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年人的理性与感性。
大叔阿姨是怎么来的
讲到中年,我们一定会马上联想到「中年危机」。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见解很有参考价值:「人到中年之所以会有危机,是因为年轻时对物质的追求,挤占了追求精神价值的空间。」物质条件改善之后,人就会希望补足精神价值。
《中年的意义》全书分成三大块:人到中年所产生的普遍状态,心智成熟过程的状态,感性成熟过程的状态。
作者持续提醒我们这些状态,都可以从主动接受跟被动接受两方面,来观察跟理解。
按作者的提醒来理解荣格所说的中年危机,我们或许就可以明白,所谓的「危机」就是我们在面对已经拥有(主动接受),可能拥有(被动接受),不可能拥有(新发现)的事物的态度。
但丁在《神曲》幽暗森林的入口遇到了母狼(象征贪欲),狮子(象征野心),还有豹(象征逸乐)。欲望,野心,安逸,是人在面对人生所经常出现的三种态度。
《神曲》要读者切记,人应该听从自由意志来决定要何去何从。《中年的意义》则是告诉我们,生物的形成与退化都跟我们在接受这一切的同时,是不是能坚持演化有关。
年轻的时候,我们运动,我们长肌肉变结实。中年开始,我们用脂肪取代肌肉,因为我们沒時間,也不想动。同样的道理,我们为了吸引喜欢的对象,会展开累人而伤神的准备。关系稳定之后,我们就让自己的身材跟精神放飞。或者,把时间跟精力都拿去,抱怨。
這時候,油腻的中年大叔,情绪起伏变化大的阿姨,就出现了。同时,也被嫌弃了。
你怎么可以停止进化
《中年的意义》讨论中年在迈向理性成熟阶段时,可能会出现三种现象:
颠峰喜悦:你选择出手的时机跟周到的考虑和准备,可以弥补你速度变慢的缺点。
危机临头:你在问题出现之前就会发现细微的预兆,责任感和经验让你预做准备。
虚假的平坦区:前两项的优势都没出现,因为你只是倚老卖老,习惯去得过且过。
作者说中年人之所以在态度跟行为上面变保守,不爱社交,是因为我们会对「变化」很敏感。中年人的不喜欢变化,反而是因为我们的情感雷达累了,我们不要再对变化有太多或太快的反应。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已经接近「完整」了,不需要做调整了。
必須說,《中年的意义》这个提醒真该被刺青到中年人的右手掌的背部,好让我们只要喝水吃饭就可以得到棒喝:不,你还差得远呢。你怎么可以停止进化呢!
凯文·史派西在让他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电影《美国丽人》里,饰演一个无趣的中年人,因为被女儿同学的青春吸引,开始健身,开始想做自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里,女主角终于忍受不了同居男友从年轻到中年永不间断的冷暴力,她逃离了,却又选择回到熟悉的环境。但是,她开始坚持傍晚的一个人散步,因为那个片刻,她可以完全做她自己。
中年人想要活出意义,显然需要勇气,也需要动力。
再不做就没有机会了
关于中年危机,我们怎么可能不谈到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
郎才女貌,人到中年,你情我愿。老师跟医生出轨后的选择固然让人唏嘘,而小说家的质问却又不无道理:「那曾经倍受祝福,彼此也坚信不移的爱情为什么这么短暂而残忍地消失了?」
《中年的意义》一书问说,对中年人而言,怎么样的快乐算快乐?
《失乐园》的男女主角在窗帘后面,享受过短时间的极乐之后,他们希望得到更长久的快乐,但也不希望带给其他人痛苦。
短暂的快乐,主观的快乐,都在中年之前被珍视,被追求。中年人所期待的是,幸福。
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论,我们早就知道: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有人终生追求生理跟社交的滿足,就觉得已是人间至福。
自我实现,跟中年人的距离到底有多遥远呢?
作者说中年人跟年轻人竞争之所以能胜出的原因,并不是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的「经验」,而是「洞察力」。
何时才可以出手,出手要多重,需要你在知道全局全貌之后才做出行动。
有洞察力的人,可以做出最有价值的判断跟行动。
自我实现可以马上发生,关键是,它要能持续累积。
中年人的意义是,我们有可能觉得自我实现,随时都出现在生活里,根本不需要特别提及。真能如此,那就真的是幸福之至了。
关于「中年的意义」,我觉得导演李安说得最明晰:「到了中年以后,你才知道人生有尽头,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要,于是有选择性的,要把握最想做的,再不做就没有机会了。」
现在问题回到我们身上了,我们最想把握最想做的是什么?
坚守自己认定的原则
日本推理小说天王东野圭吾学的是电机工程,毕业之后也从事相关工作。30岁决定裸辞,做他最想做的推理小说写作,一直到今天。
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男主角是个40岁的成功证券商经纪人,有天突然觉得绘画就是他最想把握最想做的事。他抛弃文明世界的所有成就,跑到荒岛去画画并且终老。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不管是不是中年人,都有可能遇到自己最在乎的财富,却不被理解跟接受。
难道,我们就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觉得寂寞孤单冷,并因此而放弃吗?
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我们要在洞察力消失之前,坚守自己所认定的原则—这就是中年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