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即非修行,是名修行——一念一轮回,一事一观照
近两年,虽未精进修习过,但仍会经常抽空静坐、站桩、练习太极拳,以静心养身或反思过错。然多数时间愚钝,偶有灵光乍现,也是草草写下,并未重视。
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觉知力有所提升,于情绪,身体,心念细微之处能察觉一二,久而久之,便慢慢尝试在行住坐卧吃饭睡觉之间也添加些许功夫,发现有利于处理人事,安定心神。以此写下,儆己利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8444/6c439fda92868f67.jpg)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执着于修行为修行,生活为生活。认为只有道场才是清修之地,忽略一片真心也是良田。(非道场唯清修之地,真心一片亦是良田)
执着于成长才是成长,失去了本自具足的信心。认为唯有刻意的"自力"才能不被抛弃,忽略了依道而行,顺其自然的接纳,恬淡虚无的境界。或许时候到了,明白了,做就是做,不为追求成功而做,不为成长而焦虑挣扎,不为爱情而刻意失去自我,不因恐惧而怪力乱神,不因无明而执着信仰,颠倒梦想…
忽略了每一个瞬间,每一念,都是所谓的修行,或者说根本没有修行这个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8444/ce71058d036f4faf.jpg)
今天有一个同事,住宿的钥匙丢在房内,慌乱之际,心神波动。另两位热心同事提出帮他开门,采取非正常开门方式,我听过之后,当下否定这个方式,因为担心他们触犯规定,甚至有法律风险,毕竟房子不是自己的。随后,在回宿舍路上,刚好遇到丢失钥匙的同事,碰巧他坐在一算命摊前,让人推算命运。因为我不算命,也就与同事在旁等待而已。没想到后面,算命的同事过来告诉我们,自己被骗了几百块钱,心里像割肉一般,但又因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能无奈作罢。我听到之后,知道他现在心里不好受,钥匙丢失加之破财,情绪波动,心神不定,便告知回去安静做打算。
我等先回之后,才想到可以问我的房东,发微信让丢失钥匙同事先找个地方静下来,我问下自己的房东,问清彼此房子是否同一个房东,再做决定,核对过后,刚好一个房东,而且他现在也在那栋楼里处理事情。
还好没有采取用工具开锁的方式,不然刚好和房东处理事情的楼层错开,自己开了门是错,开不了又错过时间,今晚进不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8444/c1e11a76f670b17c.jpg)
这件事很小,但我看到这中间所有人的情绪变化,也看到自己内心的心思变化,发现最终只有静下来才能好好处理事情,遇事不乱,越乱越是在过程中绕弯,甚至可能越来越严重。
其实结果已经在那里,只是这个过程,人容易因为心思杂乱,情绪起伏而一直在绕弯,无法直达目的地。财富之道,健康之道,幸福之道是否也一样呢?
只有安静下来,道的规律才会清晰起来,依道而行,一切自然而然。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小事组合而成的,在小事中觉知,保持平常心,久而久之,也是在生活中觉知,平常心。
通过同事这件事,作为旁观者让我观察到这期间的因果和道的流动方式,这是不是实践了道在一呼一吸之间,在生活琐事之间呢?反之,任何大事大成就,看似复杂难达,但若能深入本质,也应该和小事的规律一致,唯期间人,物,事数量更多,质量也有区别罢了。
道德经曰:治大国如亨小鲜。
我曰:反之,亨小鲜至极致矣,能治大国乎?
写出此事此理,并非说明我已经通透道理,而是历事炼心,做做文章,于平静中觉知,于观察中领悟,正所谓生活中修行修心,应该这样也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