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书一直都是那种推理为主,但很反映人性,那个时代,那些人。

虽然一直都觉得虽然凶手是初中生的儿子,但就好像这个案件的结尾所那最后一句话一样:都是父母不好。可能是偏激了,但也是有父母的责任的。
家庭关系很糟,妈妈不喜欢奶奶,父亲一味逃避,父母吵架,妈妈的溺爱,父亲的不分青红皂白,整个家都是一片乌云密布,没有幸福可言。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又会有多正常?
在日本的老龄化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让自己年迈的母亲为儿子顶罪,人性有多可怕啊!不求你报答养育之恩,但总不能恩将仇报吧?
家庭复杂,那更要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在缺少幸福的家庭下生活成长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痛苦,会觉得很不公平,但是,孩子要知道,我们别无选择,我们要幸福就只能靠自己。可能亲人会把痛苦给我们,我们也很心痛,但我们要知道,这就是生活啊!
如果看不惯亲人的一些方式,那就学会自己早点独立,自己能好好照顾自己了,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
最让我感动和没有猜中的是加贺,在整本书的最后才知道原来他很爱他的父亲。在第三者的表弟的口述中一直觉得表哥是一个冷漠的人,舅舅都快死了,可是他还是没有去见一面自己的父亲,可是,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的吗?
他们说了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在自己的老伴去世后,就穿上老伴的衣服以觉得他们还在一起。这本书的线索案件里的老奶奶也是这样的,老伴老年痴呆去世后,她在对这个家失望后也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老年痴呆者,感受老伴的痛苦和逃避家庭的不美好。
回到加贺,就算所有人都觉得他太过分了,他还是照着父亲的意愿做着,以弥补父亲在母亲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孩子的愧疚,自己也感受爱人的那种孤独的离开,可能只有只有,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见到爱人时,才能弥补性地说一句:对不起,我来陪你了!
加贺的爱,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许多东西都不是眼见为实的。这个世界最难看穿的就是人心了。小时候,为了得到大人的喜欢就希望自己有读心术,能让我知道别人的喜好就好了,可是,好像这样自己就只是取悦别人的机器了,其实,人哪有被所有人喜欢的能力嘛。
回到人心的话题,无论怎样吧,都希望自己和自己遇见的每一个都是善良的人,世界变的太快,但善良总是要在的。看不穿就不看吧,我也不敢确定自己看见的听见的是不是真的,就好像我看见的人,我也看不懂一样,我只能尽量怀着真心去对待,至于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也无法觉得一样。
人性啊,人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