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任重道远
——晋城名师大同研学有感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参加晋城市名师培养工程已近四年了,这四年来,每一次外出研学都让人收获多多,感触深深。这次大同研学的主题是“化蝶舞天,硕果结见”,好像有了这次研学,我们每个成员就可以完美收官,成就名师了。可是,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却让我明白,我的名师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个名师,要成为专业上的能手。
名师,师出有名,这个“名”首先是自己在专业方面出类拔萃,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吴江林老师近两天的讲座,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专家,什么是名师。他引领全国许多地方搞名师工作室,如何指导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领老师设计徽标、萃取理念,如何带领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调查研究、做出规划,如何细致帮助名师工作室开展日常工作,如何进行成果展示和三年总结……每一步都是专业的指导,每一步都是专业的引领。他指导各学校如何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让我深深折服。集体备课,在很多学校就是一个短语,就是一种形式,就是一次随意的交流,而在他那里,却成了专业课题研究与指导。“六个维度审视集体备课”“当前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我们追求怎样的集体备课”“两种集体备课的制度设计”……高屋建瓴,引人深思。这就是专业。
作为晋城名师培养工程初中语文站的一员,我深知自己的渺小。专业不对口,知识不系统,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读了很多教育教学的专著,写了一些工作生活的感悟,有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但要成为专业上的能手,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因此,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依然要跋山涉水,勇往直前,努力让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专业方面的高手,去带领更多的语文人,一起探求语文世界的美好。
一个名师,要成为前进路上的旗手。
旗手是领路人,更是定盘针。名师成长的路上,风雨相伴,困难重重,没有坚定的毅力,没有坚强的意志,无法走到春暖花开的世界,更无法带领更多的老师看到柳暗花明的美好。大同市文翰小学校长赵雪雯老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她以“春夏秋冬”四季,来比喻自己的成长之路,来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精巧而生动,但我感触最深的却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她在遇到瓶颈期的自我突破,她在参加名师培养时的主动挑战,她在研究生班与同伴的互相激励,她在成为校长后的辛勤付出……“工作是做给自己的”“以大情怀传递育人温度”“成长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是自我培养和自我发展”“每一次微笑背后,都是一次咬紧牙关的承受”……每每金句叠出,我相信,那都是咬牙坚持后的心灵顿悟。
再看我自己,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之以恒。还没有把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设计研究出一个所以然,就被王君老师的群文阅读课吸引了;还没静下心来搞清楚几种课型,又想在班主任工作中找点成就感;还没在阅读教学上稳定脚步,又想风尘仆仆去赴写作教学之约;有时又感觉前路茫茫,不禁想停下脚步,安然度日。“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前人警言犹在耳,自己无动于衷也枉然。
我们的导师付华老师经常说,伸一个巴掌不如握一个拳头。找准一点深入其中,定能轻舟巧渡,探骊得珠。在名师成长的道路上,我还需要潜心研究,持之以恒,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点。
一个名师,要做心中有爱的高手。
大同三中的张国春校长做了《眼界·境界·世界》主题讲座。她以习近平主席的“四有教师”为框架,阐释了她对教师使命的理解,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又一次看了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我更加感悟到,作为一个教师,仁爱之心才是教育之根,只有拥有了人间大爱,才能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为教学付出,让人生幸福。可是,在学校安排工作时我曾挑肥拣瘦,在备课上课时我也曾偷奸耍滑,在面对学生问题时我亦曾得过且过……
因此,我应该做梅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只把春来报”的人,“待到山花烂漫时”,我能够欣慰地看着他们,露出恬淡的微笑。
破茧、化蝶、舞天,这是名师成长形象的比喻,四年的学习,四年的成长,但我知道,我的名师之路,永远在路上。
名师之路,任重道远,我愿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