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年轻人的愿望是睡个好觉。”这则旧闻引发了我对健康的思考。
报告里称,一线城市的人基本都是12点之后入睡,更有甚者凌晨两三点睡觉都是常事。而且大多数人并非因为加班,不过是刷刷视频,看看微博,追几集剧……手机电量一点点消失,一抬头天亮了。
后果又是什么呢?
就发生在两个月前前,杭州一位17岁身强体健的小伙,因为长期熬夜,加上两天喝酒没睡,得了重症心肌炎。换句话说,就是他的心脏极度脆弱,只要情绪波动一激烈,就有可能破损,导致猝死。当你无所顾及地消耗睡眠时间,实际上在不断耗损身体的健康值,透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你熬的不是夜,是命。
身体不是永动机,你对它的每一点摧残都留有痕迹。你不善待身体,总有一天它也不会放过你。早点睡吧,或许你熬得起下半夜,但是你真的熬不起下半生。(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我11点前睡觉的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我也想按时吃饭,我也不想熬夜,但工作不允许,梦想不允许啊。的确,在这个高压社会,被各种欲望压力裹挟,无数次被告诫:年轻就要努力拼搏,你不拼命,早晚被同龄人抛弃。但却没有人告诉你,拿身体赌明天,没有谁输得起。而且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最开始人手一份的健康,被肆无忌惮地挥霍之后,竟成了成功最大的砝码。
我曾经与一位在金融公司上班的叔叔聊天,他告诉我在公司做到高管的人,业务或许不是最精通的,但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好身体。那些压力稍大就感冒生病,日程一紧张就疲惫尽显的人都在不断出局。
有些人年轻时拿命换钱换职位,到后半程却发现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年轻时,填不满的欲望,无法安放的焦虑,担心被别人抛下,于是我们不断压榨自己身体。为了把事情做完美,熬个通宵小菜一碟;为尽早实现财务自由,不顾健康警钟时时作响,一路不要命地狂奔。却很少想过,所追求的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失眠焦虑真得值得吗?
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著名的春晚主持人朱迅曾因患甲状腺癌住院进行手术。她在痊愈后说过一句话:“经历了生死,觉得每活一天都是饶来的,所以我要更好的生活,这才对得起爱我的人。”
著名演员李雪健,被查出患有鼻咽癌。他走过了11年的抗癌历程之后,发出了“完美的人生是不可能有的,但只要活着就是美丽的,所以要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的感慨。
创新工厂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李开复的抗癌经历,我们有目共睹。他在抗癌之后写过一本书,名为《向死而生》。他在书中这样写到:“在拼搏事业的同时也要放下,要留一些时间放在关注自己的健康和陪伴家人。”‘’对自己更有意义的追求不再是争分夺秒,改变世界 ,而是健康,家人,爱,事业共同构成的真实梦想,这才是更有意思,更值得付出的事情”。
这些名人,都是在经历了癌症后,才懂得健康才是人最重要的东西。他们与死亡擦肩而过,却领悟了至高的真谛,并将它们分享给世界。如果你不想重复他们的路,那就别再难为自己,糟蹋自己。真正厉害的人,不在乎自己多有钱、官多大、势多强,而在乎自己活多久。
这世界有太多美好,那些你想成的事,那些你想爱的人,那些你想圆的梦......他们都属于一个健康的你,而不是在呼吸机上苟延残喘的你。
生命是脆弱的,岁月是无情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爱惜自己吧。就从今日起,别再透支自己的身体,去成全别人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