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突然热起来了,夏天的感觉愈来愈浓厚。和同事一起吃饭,听大家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的聊天,男士们喝酒,女士们喝点啤酒或矿泉水,倒也自在。
图片来自网络这种舒畅的气氛让人怀念起夏天最爱的练摊来。
夏季的夜晚还没有完全降临,夕阳还在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放射出红彤彤的耀眼余光,在不遗余力地遮挡着黑暗的到来。这时,某条路边的摊主们,已放下了自己手中所有的活,早早地借住于夕阳的余辉,张罗着夜晚开市的准备工作。
地摊是临时摆出来的,摊主们为了争得一席好的地方,事先前要与街道店前的主人联系,要经人家同意才行,因为还要借用人家的电。
出地摊也是个很麻烦的事,给开饭店一样,每天天没有黑下来之前,所有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得做齐全。
出地摊不像开饭店,除了每天的菜需要买,其他的一切设施都是固定的,而摆地摊却不行,是在室外,一切都是临时现准备的。
摊主们确定自己的摊点后,支上自带的炉具,生火,一股轻轻地烟丝从不大的炉膛中升起,慢慢地燃烧着覆盖在木头上边的焦碳。
图片来自网络炉膛的一侧,架起一个两平方大的长方型案板,案板上摆满了小筐和盆,小筐和盆里盛着新鲜的蔬菜、熟菜和鸡、鱼、肉、蛋。
案板底下放着一个大盆,盆里是筷子、盘子、碗。
紧挨着案板的一头,是一个独立的菜墩,菜墩上放着一个菜板,菜墩和菜板分为生熟两案,菜板上放着切生熟菜的两把刀。
在菜案的后面,也就是路牙石的上面,摆放着大小不一,高矮不等的圆桌或方桌和凳子,这是为顾客用餐时准备的;还有一些水桶、脸盆、毛巾等,摆放着一大片。练地摊这是近几年人们常说的一句时髦话,其实就是去地摊上吃饭。练地摊成了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地摊是一个大众化的场所,适应任何人群。
练地摊中有达官贵人,他们吃腻了山珍海味,看够了花红酒绿,呆闷了包厢,频频出进高楼大厦已经没有了新鲜感,这些人,也时常巧装打扮屈身来到地摊上,寻找刺激,来体验一下平民百姓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上班族是练地摊的主力军,地摊上的菜大都是最普通的,没有山珍海味,价格非常便宜,即使吃些鸡、鱼、肉、蛋,一个菜也花不多少钱,地摊上卖的酒水,也都是低挡的,三五个人吃上一顿饭,烟酒加在一起,少则几十元,多者也就百余元,上班族的工薪阶层,通过这么一个场所,相互间请请客,还个人情,既增加不了经济负担,又能和朋友同事一起场面一回,花钱不多,开心取乐。
家庭型也是地摊的常客,一个三口之家,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中午吃饭时间很紧张,晚上有着宽松的时间,夏天天热,大都不愿意进厨房做饭,想吃现成的,这样的家庭,下班后,走出自己的家,欣赏着夜幕降临下的美景,来到地摊上,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点上几道可口的菜,要上几瓶啤酒,慢慢地品尝着农家土菜,细聊着一天来各自单位、学校中所发生的新鲜的人和事,陶醉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来练地摊更多者,还是那些年轻的少男少女们,这些人大都是低薪阶层或打工者,练地摊只是一个平台,他们通过这一平台在一起交流感情,既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又相互间加深了感情和友谊。我很喜欢练地摊,经常去光顾,一来约几个好友简单的吃上一顿饭,二来在一起拉拉呱,烘托些地摊的气氛,享受着夜幕降临后的街景美色,看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到人群,听着人群中发出地叽叽喳喳的嘈杂声。
上学的时候,学校旁边的一条马路,地摊摆在沿路的边上和整个路牙石的上面,似一条长长的巨龙,一家紧挨着一家,前来练地摊的各色人物络绎不绝,摊主和服务员热情拉客的喊声一个比一个响亮,看哪家的热情好客,看哪家的美味佳肴上口,再看哪家的经济实惠。
在众多的地摊中,的确有很多生意场上的能手,每天都吸引着来自各方的顾客,使所有的餐桌坐无空席,走了一拨,又来了一起。但也有的地摊,光顾的人不是太多,与其生意好的地摊相比,显得冷清了许多。地摊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地摊也渐渐的形成了一种食文化。因为在地摊看上去少了一些文明,尤其是在火热的夏天,没有帐篷,赤裸裸地露天摆在街头,一个个的炉子向空中喷射着灼热的火苗,时而还冒着轻淡淡的蓝烟,环境卫生,空气是难免不受污染的,但传统的食文化,在地摊上屡屡可见,特别是一些粗犷的平民生活真实写照体现了出来,三五人围在一张桌子周围,要上几道菜,光着个膀子,穿着个大裤衩子,大杯大杯的喝酒,不一会的工夫桌前摆满了东倒西歪的酒瓶子,气氛热闹非凡。
地摊还是百姓们谈天说地的好地方,张三的事,李四的事,国事、家事、天下事,评头论足,以吐为快。常去地摊走走,听一听百姓的趣事,看一看火热般的场景,感受一下老百姓的生活,实乃是一种享受。
地摊,在走进千万人的生活后,已经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体现着一个地方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饮食、生活、风俗习惯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