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1
2023以这样的方式打开了:
凌晨一点仍辗转难眠,只好起来看了半小时书,有了困意,躺回床上,睡意又减,不知最终入睡时是什么时间。
早上快八点才醒来,早饭、餐桌谈话,结束后已近十点。看手机时,发现好友7点多曾发信息,说想上午去太舟坞公园散步。我们已有一个多月没有好好见面聊天,但今天我的状态似乎没有做好到户外的准备,只好改天再约了。
看书一个小时,就又准备午饭,我和面烙饼,先生负责蒸一些熟食,再把西蓝花洗净掰好。我看到他要顺便蒸一些胡萝卜条,情绪一下子很阴郁。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喜欢他生活方面的低能和粗糙,每当我觉得自己在独自承担家务劳动时,就一边在心里默默讨伐他,一边自怨自艾。这时我们周围的空气变得冰冷而紧张,我不晓得他有怎样的内心戏,但我在这样的情绪环境中并不能坚持太久,就得努力打破这种僵局。然后,刚才那种对生活的嗔怪就像一片乌云一样,逐渐飘过厨房、客厅和餐厅,一切恢复到平日的温度,我们仍然是和睦的一家,不再计较各自的付出和承担。
四五天来,今天午休终于睡着了,缓解了昨晚失眠造成的困倦。下午请先生帮我就温老师书稿的思路提提建议,最后在经历了一番争论和倾诉之后,心里的压力突然减轻很多,于是,邀请先生一起手机投屏看当幸福来敲门,原本以为选一部轻松而温情的片子,可男主克里斯那几乎走入绝境的生活,让我压抑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克里斯面临的艰难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经历过以及见证过的所有困苦,幸运的是,他经过坚韧和拼搏,最终跳出了困境,但,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因为,和克里斯一样在绝境边缘挣扎的群体,还在挣扎,甚至已经摔下了深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这难道不应该是更应该去深思的吗?
影片中最让我唏嘘的场景是,当克里斯带着他五岁的儿子流落街头,他打起精神,和孩子用童话和科幻面对现实,当他们把地铁公共厕所当作“洞穴”时,他们席地而坐,小男孩躺在爸爸膝头睡着了,这时外面有人开始敲门,不知道是需要如厕的旅客还是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这时克里斯坐在地上,没有去开门,他的泪水流了下来……
我庆幸,目光所及,并没有看到生活真正走入绝境的人,起码,几乎人人都不至于流落街头,饥寒交迫。
一日三餐,孩子都会在餐桌前和我们交谈,我们在为他录音,下午先生就把音频转换成了文字,然后进行一些梳理,颇有内容。
这是真实的生活,烦恼与欣喜伴随,梦想和现实交错。2023,我来报到。
附一段孩子的谈话内容:
梅洛·庞蒂说,构建的这种理想社会的蓝图,作为理论家,你需要批驳他。但是,你又不得不构建一个东西,否则不能动员社会进行革命。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种实践可以说都必定是盲目的,必须是先看路,然后闭着眼走路,然后再睁开眼再看路,再闭着眼走路,必定是这个样子。所以,任何一种实践都是一种有限的实践。任何一种理论也都是有限的理论。你需要不停的在有限的实践和有限的理论之间切换,不停地调整你的实践模式,你才能达到一个很审慎的实践状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理论家,他们在社会上面的运动,或者说他们在社会上的实践,在社会上的这种理论的形成,有点像一个水手,没有地图,在夜里靠着星辰的指引,海浪的起伏,风帆的方向,来判断船该往哪走,船正在往哪走。他对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些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是他同时也为共产主义的实践进行了辩护。但是他的辩护最终导向的实践是你需要不停的进行这种自我反思。邓小平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一直到现在为止,都是这个实践的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58974/d430d474f3ee463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