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似水流年》的时候,前三分之一的时间我都在玩捕鱼达人,因为录像带转的画面太摇晃模糊,也因为片子的节奏很慢。但渐渐地就被吸引了,故事并不复杂,用现在导演制片的角度看,一句话概括的剧情平淡到本子可以立即被毙掉吧,但其下的情愫却一层层翻滚纠缠着,人物并不凌厉,但他们的心思却引得人揣摩了这个再思忖那个,放不下。
就这么专心致志地看完,一直隐隐期待的惊涛骇浪也未出现,明知海面下冰山一座连一座,但到剧终也只是汪洋之上一角又一角而已,没有过激烈的心跳倒抽的冷气忘了闭上的嘴巴,没有人撞上。平平淡淡一场却毫无遗憾,最后的画面,一人泛舟无垠海面上,韵味深远的歌谣唱得潸然泪下,导演严浩献给猝然离世的父亲的一行字出来,人的心,像是被挖空了一大块,甚至怀疑到哪里去找东西来才能填满。
下意识地比较周末去看《霍比特人》的情形,每次剧情进入对白环节,就会暗生出烦躁焦虑,忍不住抱怨节奏慢。总觉得自己的胃口已经被《谍影重重》《盘中盘》这类的影片吊得老高,渴望分分钟玩的就是心跳,从头到尾大气不敢喘,大有不刺激,就不值票价,吾宁不看之势。由慢入快易,反之则难,刺激像药瘾难除,一成重口深似海,一旦开口唱出死了都要爱,谁还能回头欣赏平平淡淡才是真。
当然这两部片子是完全不同的类型,面对的是不同的观众,甚至相同观众的不同心情。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只是现在回头看一些老片子,才有些惊愕地发现所谓的“时代特征”是多么的明显,身在其中未必察觉,回头看时却生出来路已远的唏嘘。比如那天看《阿甘正传》,愕然于90年代竟然乐观至此,散发着孩童般的昂扬振奋,莫非这二十年来的时光,带走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青春气息?再比如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那些闷死人的长镜头里,满溢的情怀哀愁,似乎在现在的镜头中再也找不到了,最后一次记起还是《一一》里倒影在酒店落地窗玻璃上哭泣的女人的身影,以及嘤嘤的哭声,这画面声音竟然那么长,长到你可以不觉得它长,多么神奇。
可想起《童年往事》《牯岭街》《找乐》等影片里难忘的画面,两相对比下还是发现了微妙的差别,大概因为,哭泣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强烈则满溢,容不下其他情绪滋蔓。虽然我身上的怀旧嫌疑已经太重,还是忍不住要说,重温八十年代经典片的时候感受到的情怀,深感是多么难以复制的东西,别说艺术家不敢轻易复制,就连观众也未必有勇气尝试。我喜欢《一代宗师》中多多少少有些影子,但又觉得他们和我一样,已经有点分不清情怀和煽情的分别。
这是一个无人识赏留白的时代,狂奔中的人们唯一的信条是更高更快更强,你追我逐,谁也不肯须臾停步,仰望星空大概是最著名的笑话,雾霾当头步履难停,那被人看了百千万年的星空,早已经寂寞到恨不得熄灯落幕万古长暗。
对作品来说,慢并不是缺点,空未必不足,点到为止好难,意犹未尽是高招,常常是拳拳到肉不如一剑封喉来得致命,四两拨千斤才是真功夫反之算悲剧吧,《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说过的这些道理,离有效期还有990年。作为一个文艺观众,我也在考虑要不要矫偏一下,不再单纯刺激至上,多看看深入心灵的影片,以为学习——退一万步说,这些怎么也是小成本,所以真的可以做做梦啊!
再回到《似水流年》,大雨次日,珊珊和孝松去镇上买胶鞋回来,泥泞的路中央一片水洼,两人恰好话不投机,自然分开而行,男人大步从这边走,女人迟疑了一下也是无奈,绕过另一边走了,镜头一直停在水洼上……
看似无意义的画面,让人心里一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