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对于很多人既陌生又熟悉,越来越被大家所认知所定义。虽然是互联网行业的产物,但各行各业其实都需要这种人才,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这个岗位的思维更值得学习和揣摩。
来,上菜!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门别开生面的一门课,也是我的毕生所学所感所知。
有人说他是一种人生的底层能力,有人说他是当代互联网的助推器,还有人说他是一名合格CEO的必备技能。 而我认为他是职场人的一门必修课—产品经理和产品思维。那么我的课程一共5讲,分别会讲到用户研究、产品设计、团队管理、产品运营、神秘X。
什么是产品经理呢?这个概念即使是行内人理解也会千差万别,通俗简单概述: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真实需求,并且超出预期的交付过程。
例如,客户说我想要一个杯子?
产品经理会问,除了喝水之外,你是想平时上班还是旅行、收藏使用呢?
客户回答,我是一名背包客,旅行中用的。
产品经理回答,你是需要一个既能轻便携带又能保温的杯子,对吗?
客户回答,是的。
上述例子虽然简单,但包含了多层含义。其一,客户提出需求,对于产品经理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其二,提出多种方案,引导客户明确需求。其三,总结方案,让客户最终确认。所以客户的真实需求,往往很多客户并不知晓甚至不会表达,所以产品经理必须要通过沟通挖掘出客户的真实需求。
另外我需要澄清一个事实,产品经理是个岗位不是职位,他需要根据自身的岗位要求,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不是因为有“经理”二字,就是经理的职位。
对于产品经理的首要工作内容,多半都是先进行用户研究,才能继续后续的产品工作。但现实中,很多产品经理只会画原型,对产品的理解停留在想,缺少实际判断依据,那如何解决呢?接下来的用户研究会给你答案。
用户研究,包括分析行业、绘制画像、挖掘痛点。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要考察市场,对市场进行分析。如何快速掌握市场动向以及底层逻辑呢?我可以讲一个窍门,首先咱们要找大事件,足以影响行业变革或战略重组的事件。
比如近十年的互联网的变革:
2010年,千团大战(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窝窝团、拉手)通过补贴底价的策略快速获得用户增长。
2011年,电商大战(淘宝、京东、新蛋、凡客) 当用户已经渐渐接受线上购物的习惯时,抢占线上市场,占领地盘,构建自己的护城河,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
2012年,智能手机大战(华为 小米)互联网巨头布局移动终端瞄准更大的手机市场,其战略意义是抢占移动端用户,随即第二年移动互联网扑面而来。
2013年,新闻客户端大战(腾讯、头条、ZAKER、公众号)巨头们开始做内容,开启自媒体布局之路,内容为王的时代到来。
2014年,网约车大战(滴滴 快递 uber)移动互联网宣告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快节奏与便捷化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2015年,O2O大战(58同城 赶集 美团 饿了么)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快递业开始井喷,众包模式应运而生。
2016年,二手车大战&共享单车(瓜子人人车 优信 摩拜 小黄车) 互联网+人+车(车辆后市场)的服务进一步延伸。
2017年,办公协同&Saas服务大战(钉钉企业微信 飞书) PC互联网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互联网大厂开始布局B端市场。
2018年,短视频(抖音,快手) 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新的媒介产生,自媒体,内容为王,带来了新的营销模式。
2019年,在线教育(猿辅导 学而思 VIPKID ) 抢占线上教育风口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2020年,社区团购(河马、橙心优选、拼多多、美团优选)疫情时代的特殊性,无接触,足不出户成为了互联网的精细化运营的产物,使得领域更加细分。
从以上市场可以看出,资本的风向标、商业模式、以及行业的变化趋势。这样反观自己所在的行业,可以参透行业林林总总的小趋势。
例如,我所在是物流行业,信息不透明、协同效率低下、市场资源分散、南北方发展模式差异大、人才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形势受国际政治经济影响严重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在以上的分析中寻找答案。
如今物流行业的大事件,疫情所致,外贸市场低迷,航运运价高涨,船东牢牢把握市场稀缺资源。说明资产泡沫严重,重资产会是将来投资重点。
所以,通过分析行业,要掌握行业的趋势来指导产品规划及预测市场前景。
绘制画像,万物的表现眼见不一定为实,真相只有一个,那么真相往往都埋藏在数据里。想要了解客户群体,想要找到细分市场,做好用户画像是最简单高效的方法之一。画像一般需要关注,客户特性、地域分布、偏好等、同时加入时间(周期性)进行差异化分析就会洞察很多商业底层逻辑。
例如,拼多多,电商行业的黑天鹅。很多资本和大佬前期并不看好,这个充满假货、劣质产品、售后都解决不了的电商平台,怎么可能会成功。我们通过分析客户画像,就能知道其中的奥义。拼多多20年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已经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同期阿里巴巴年活跃买家数7.79亿,京东为4.72亿。拼多多在三四五线城市接近70%的用户,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地域差异决定了战略目标,决定了细分市场。
在试想一下,如果拼多多诞生于2011年,正处于电商大战的时代,或者千团大战时,我想一定不如今天发展这么迅猛,甚至会停留在襁褓之中。时间决定兴衰,时机决定出路。透过拼多多买家依然可以分析出,极致的低价和社交媒体带来的低价流量,首先占领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让你觉得,买到任何东西都在占便宜,买越多,占的便宜越多,越实惠。人们不是因为底价而选择拼多多,而是因为感觉占了便宜才会选择。洞察人性,进而把商业模式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这就是认知变现。
所以,绘制画像会更好的帮助我们找到细分领域,找到属于我们的战场。
最后一点,挖掘痛点。其实人们的感官代表了内心的状态。在这里,我讲讲痛点、痒点和爽点。之前听过梁宁老师的观点,深受启发。
痛点代表一个人的恐惧感。当人产生恐惧时,都会有下意识的行动,这种行动就代表了选择。如果我们有一款产品在人们产生恐惧时,让他消除恐惧,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们都会选择这款产品。
例如,当人走在沙漠时,非常口渴,四处寻求水源。这时你正在销售生命的源泉,并且附赠可以储存水的杯子。你向他开出天价,我相信只要他有钱,你们绝对会成交。这就是恐惧的力量。(医院、教育机构、知识服务等)
痒点,是一个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产生的情愫。
例如,当你在购物时,发现有个特别漂亮的水杯,而且承装的是庐山康王谷的水,毫无污染,但价格不菲。如果有人买了,他绝对会拿来炫耀,会发朋友圈,或者送礼。那么这款产品就是瞄准了人性爱慕虚荣的特点。(医美行业、美图秀秀、直播平台)
爽点,当一个人获得即时满足的时候的情愫。
例如,当你在健身房做完锻炼时,出了一身汗,急需水进行补充,而你自己又没带水。焦急之时教练递给你一瓶功能饮料,你一饮而尽,这种感觉就是爽。所以这种即时反馈,恰巧客户刚好需要,这就是爽点。(游戏行业、文化娱乐)
所以,挖掘用户的痛点、痒点、爽点都可以获得客户的青睐,也是打造核心竞争力最有力的武器。
本次的用户研究框架讲完了,具体细节与实现方法还有很多,需要你们借助框架去实践,亲身体验一下产品经理的各项职能,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方法论才是最佳的工作成果。有生活才能懂产品,本期分享结束。
下一期我会介绍产品设计的来龙去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