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钢琴师的”意淫“世界

钢琴师的”意淫“世界

作者: 豆奶哥哥 | 来源:发表于2019-11-25 22:24 被阅读0次

记得在大学时光看过一次,还有印象的场景无非是钢琴师炫技的那段表演,以及看到一见钟情女子的船窗一瞥。

如今再次到电影院沉浸式体验,可能更多地记住了主人公 1900 最后船底的一番告白。因为太富哲思,所以让人不断想知道他的世界。

反世界的世界

很多人再次看后,第一感觉都是“矫情”,一个天才钢琴家为了自己“意淫”的世界,不舍踏出半步,所谓追求自由,追求心灵和精神上的享悦。不得不承认,这和当今的社会价值观确实是相背而驰。

我们现在讲究成功,古人说功成名就,现在说财富自由。的确现在需要用财富来和成功画上约等号。所以主人公的行为在当下会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勉强用“懦弱”两个字概括。

删除

图 1

其实我想过另外一个场景,假如船上没有听众,或者大家都不在乎一个钢琴家的存在,完全就当bgm。那他依然会坚守自己的境地吗?他又为何每次跳出常规演奏去展现自己钢琴的独特魅力。

其实他大可不必在其他任何人面前演奏,但是观众好像又是他灵感的来源,看透人的心思并化为琴键上的旋律,这是他内心的享受。所以反思过来,是他需要观众,而不是观众需要他。

现在的社会,需求所在的地方,那就意味着财富,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可以创造价值,获取财富。钢琴家 1900 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顺便让观众听一下。所以他的“意淫”中,观众只是一个引子,美好的旋律和精神世界才是那一味药,一味可以治愈他任何痛苦和欲望的药,甚至可以让他精神永生的不死药。

不下船

“我”就是不下船,你把我怎么样。

我特别留意了,麦克斯第一次问他为什么不下船。

删除

图 2

第一次。

他说道,那边的世界,人们过夏天的时候,想着冬天,过冬天的时候又想着夏天,无穷无尽....

这或许是一种偏见,认为在船下的世界基本都是欲望都市。事实上确实也是。每个着陆的人都在大喊:America,这是美国梦啊,每个人都可以发家致富的土壤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欲望,生存和奋斗。他却认为没有了一丝一点的精神上的自由,甚至唯恐失去这样的自由。

我心里很乐,反拜金主义,这不就是传统文艺片喜欢的价值观吗。

第二次。

删除

图 3

走在了下船的楼梯上,他想在陆地上听听海的声音,自己长期在海上漂泊,可能已经太过于习惯。是不是去到陆地上生活几年以后,再次听到海的声音,会让自己的灵魂再一次得到新的洗涤,又有新的世界让自己可以沉浸和感受。帽子一扔又回到了海上,他也就这样看着远方的高楼大厦而转身回船。

第三次。

但是,到了第三次。我特别受不了。那一面之缘的退却。心爱的女生就在眼前,只用往前踏出几步,马上就可以建立连接。大半夜敢去她房间,偷偷深吻,现在却连几步路都不敢跨步。自己的一张为她而作的录盘都不敢上前送予。

删除

图 4

“我”就是要看着她远远地离我而去,等着她回眸一笑,然后等她告诉我地址,我他妈也不会联系她。因为,我有我的世界,我的世界需要我留在这里,爱情就是需要这种短暂即逝的美好,这样我又可以在自己琴键上弹出离别的感伤还混杂着一种妙不可言的爱慕。

真的矫情死个人。充分感到了他因为固步自封,而却少了对其他纬度世界的感悟,变得呆滞和不知所措。好的一面是自由的世界,另外一面是井底之蛙的自娱自乐。也可能是我真的无法理解。

最开始的怦然心动,都会是最美好的音乐的诞生。《一个明星的诞生》也是在初识彼此的时候,音乐最为动人。

最后一次。

当然到了最后,在船底的对话。也是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又把他的灵魂再一次升华,脱离了这个尘世。

都说,没有看过世界,何来的世界观。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命都可以抛弃的人,可能已经和我们绝大部分人已经不在一个世界里了。所以我们在他的世界里反倒也会格格不入。敢问,我们中有任何人可以为了自由而抛弃生命吗。这是个悖论?没有了生命,自由是什么,自由的价值又是什么。先有人类还是先有世界的话题:没有了人类,都没有“世界”的概念。

删除

图 5

他说啊,外面的世界太复杂,我只要在仅有的 88 个琴键上,就可以领略到无穷无尽的世界。上帝给予我们的都是有限的,但是需要我们用自己心灵去感受那无边无际的曼妙的世界。但一旦把我放进了这花花世界,这本来就无穷无尽的世界,我反倒会没有心中的那一分自由。

这就是天选之子的世界,千万分之一。我们大部分人,难以体会,所以会觉得矫情。

是不是和觉知和庄子有几分像啊,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庄子梦蝶又空无。我有我的世界,世界另有世界。

删除

图 6

不过突然想起李笑来书中的一个例子。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自己也受过残酷的虐待,在无数次波折和思考以后,他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900 的选择,也是老天给予他的自由。

心法

1900 有他自己世界,有他自己的一套心法。心法在我个人理解而言,你可以把它的表现理解为心流的状态。比如当下,我在写文字的时候,也就忘记了“我”的存在。这就是心流的状态,而让自己达到心流状态的方法即为心法。

因为小时候学过几年钢琴,我确实能够体会一些那种心流的愉悦。那种音符随心而出的快乐和欣慰:心中突然的想法,说不清是什么,但是当你在琴键上跟随内心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创造出一些美妙的旋律。

删除

图 7

1900 也是,看到世界百态,看到怦然心动,自然而然地让手指跟随心在流动,他说不出自己为什么会弹出这样的音符,但就是一种旋律油然而生,此时的心情会无比的美妙。说也奇怪,这时的音乐因为过心,也非常地动人,我想这就是创作的魅力所在。

看完这个电影,其实有很多地方觉得是一种意淫,或者说是一种电影的故弄。比如在“比武”的阶段。

其实,从 1900 自己的价值观来看。他大可不必在最后炫技。因为他的世界不会因为炫技和胜利有所改变,那是他内心的世界啊!

删除

图 8

电影需要啊,观众需要啊。电影需要这样的环节表达出世的境界高度,观众需要这样疯狂的表演让自己瞠目结舌,肾上腺素激增。当香烟在琴弦上点燃的那一瞬间。观众有a-ha moment 的快感。(可以点开音乐体会一下这一种快感……)

电影同时极度丑化 1900 的对手。这个权威的爵士钢琴家,镶金的牙齿闪闪发光,深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拜金主义。再配上一种高高在上,玩世不恭的态度,也过于刻意。就连演奏也变得无比的“表现派”。最后理所应当大败。

是不是说,出世的艺术打拜功成名就的尘世?其实这都是电影冲突和对比需要的恶化罢了。

不谈佛法

我突然想用佛学的一些角度来看。因为常有的世界观已经很难理解 1900,所以我尝试用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也算是自己的一种拙见,毕竟佛法至高,我也只是自己的理解,如有不妥,尽管指点。

删除

图 9

比如最后他在悬空用手指弹奏心中的乐曲,并遨游在自己的世界。

其实,说到底还是有象,有手的象、有音乐的象、有想的象。更高的一层,是完全不用手的悬空,不用任何的手指比划,也能在思想中得以沉浸和满足。仔细想来却还是有什么地方不对。

其实他还是心有所住,住往自己的世界,在佛学的纬度中,仍算不上最高的境界。心有所住,心无所住,都是不行的。只有心法如行云流水,来而去,去而来,摸不着,却不断,才是至高的一种境界。

其实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个电影里的钢琴家——唐·雪莉。

删除

图 10

看过《绿皮书》的应该不会陌生,他和 1900 完全是两种人。唐·雪莉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闻名于世。他肯定会为此而牺牲个人的自由和选择,但背后确是整个种族和社会赋予给他的力量和勇气。

他更懂得如何取舍!不满足于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是为黑人发声,为平权发声,他在巡演中不断地去践行,勇敢而无畏。这是另一种音乐家,一种在世人看来更伟大的音乐家。

我想“海上钢琴师”还是比较正确的一种翻译,没有叫“海上钢琴家”。因为“师“,是一个职位,而”家“已是集大成者。“师“是一种自我的登峰造极,而“家”是一种撼动世界的力量。

删除

图 11

《金刚经》里说啊,那些什么都不管的人,专心求法,最后可修得罗汉,而悟道,出世去度人的,可为菩萨。

1900

1900,让我敬佩,但却不是那么感动。

天选之子的故事,告一段落。偶尔回味一下钢琴的曼妙也未尝不可。路还是要走的,精神世界需要填充,但适可而止,多维的世界需要更多维的你……

相关文章

  • 钢琴师的”意淫“世界

    记得在大学时光看过一次,还有印象的场景无非是钢琴师炫技的那段表演,以及看到一见钟情女子的船窗一瞥。 如今再次到电影...

  • 《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 真正无限广大的世界,是你平静的内心 ——海上钢琴师 “城市那么大,...

  • 意淫

    喜欢意淫 因为那时 我可以操哭这个世界

  • 孤独

    楚门的世界,绿皮书,海上钢琴师,所以这个世界有虚假,有孤独,有歧视。但最后楚门离开了楚门的世界,钢琴师永远和船在一...

  • 白眼狼的意淫世界

    白眼狼!一年前的今天,“周立波纽约枪毒案”宣判无罪!一年后的今天,你这条白眼狼还网上装疯卖傻! 你知道你有多可笑吗...

  • 我意淫生活

    我意淫生活 意淫世界 当寒风吹灭双眼 我想象 我小心翼翼的在阳光下和你做爱 当黄昏开始驱散鸟群 我是如此卑劣 可还...

  • 放荡的青春,为何要听天由命

    意淫@工作@尊重 意淫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一天我坐拥豪宅,香车美女,笑看人生 。 不过这都是活在梦里,现实中,我就...

  • 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生活会快乐吗?

    “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 《海上钢琴师》 // 0...

  • 【碎片阅读】-《海上钢琴师》①:隐藏在游船之后的,是是带着故事的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剧作,随后被改编成电影并迅速风靡世界。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名被遗弃...

  • 我们笑着说再见,却深知再见遥遥无期

    我知道这个古老的世界终将落幕 ——《海上钢琴师》 01 你能否想象有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钢琴师的”意淫“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ds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