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我还依旧认为,发朋友圈越少的人越成熟。
大一的时候,我和当时的女朋友炫耀自己的发现:那些“大牛”都是不发人人空间朋友圈的,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轻易地了解自己。成熟的人都不会发朋友圈,而他们如果发消息,也是无关个人,只是转发一些干货和活动信息。
作为90后,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年我们使用过的社交媒体。
QQ:
1.以变换个人昵称和头像为乐。原因:新奇,不断标榜着自己的个性,每换一个新头像或者新昵称都像获得新生,和过去的自己说BYEBYE。还记得当年可以调火星文级别的输入法吗?还记得当年的“非主流”是一种风格吗?
2.变换签名/说说。签名就像一张名片,标榜着你的性格,水平,状态或者bigger。而说说更倾向于倾诉这个功能。“说说”这二字更加平民化,就仿佛朋友之间的唠家常。今天干了什么事?有什么烦心事?有什么青春期的困惑及纠结?这些都是说说这个平台可以给大家倾诉的地方。
3.空间:每一篇空间日志都是我们逝去的青春。各位简友们翻一翻自己的日志,是不是自己原创的日志停留在初高中时期,后来连转发都懒得发了?所有的青春躁动,顾影自怜,愤世嫉俗权都被我们刻画在了QQ空间当中。不过现在95后的主要平台依旧是QQ空间。
我们使用QQ的目的:社交-倾诉
人人:
1.状态:类似于说说。把背景放在了大学。
2.转发:由于大学的活动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的属性具有普遍性,所以分享他人产生的优质内容成为了人人的主要功能。(1)为宣传自我参与或举办的活动而分享活动信息(2)与自己爱好或经历相同的信息转发,如:儿时动画片,校园美图(3)纯干货:如PPT模板
3.相册:自拍慢慢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出去旅游,校内生活的照片渐渐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人人网主要基于大学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同学都在干什么?这个需求在人人上最容易实现。除此之外,通过主页看看妹子漂不漂亮也是大众的刚需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人人是以内容制胜。很多大学写手或者正能量意见领袖都是通过这个平台风靡大学圈。学生也愿意从其他的平台copy有意义的文章在人人分享。大学生的迷茫,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我们使用的目的:
新:看他人的全面的信息(长相,籍贯,毕业院校)-建立联系以备后用
旧:他现在好吗?她最近在干啥?建立信息库以备后用
微博:
1.发照片:隐私性。
对于非大V来讲,微博相对于其他社交平台更加隐私。发风景照,发自拍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功能。
2.获取信息:针对性、快捷性。
自己钟爱的明星,喜欢的达人,爱看的杂志都会在这个平台输出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因为微博的属性,信息也会最快地获取。
3.互动性:
与自己的好朋友互动或与大V互动,获得存在感。最近微博增加了回复添加照片的功能,效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秘密:
1.倾诉:
人人都爱正能量,人人都有负能量。常识告诉我们不能给自己的朋友传播负能量,怎么办?用秘密!
公司秘密不能说,公司老板不能提,八卦憋得我难受怎么办?用秘密!
2.社交:
失恋求安慰?饥渴求伴侣?同事求八卦?秘密私信,你可以大胆的说。
3.咨询:
难言之隐?家庭琐事?不知所措?来秘密吧,让大家七嘴八舌给你出出主意。
负能量发在社交媒体和写在纸上然后烧掉有什么区别?因为你是人,你很脆弱,你希望有人听到你的声音。无论是好是坏,你希望听到回应。你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颗红心,一个翘起的大拇指。在匿名的社区,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发送,并且因为庞大的用户群和潜在的社区准则,你知道,肯定会有人看到。
为什么我想发朋友圈?
除了常见的炫耀,标榜自我,讨好老板等等之外,我的目的是测试好友关注度与寻找好友兴趣话题。
别人不会关注你(评论或点赞)的原因:1.对你不感兴趣2.对你发的内容不敢兴趣3.懒或者没有点赞的习惯
好友关注度是不可能运用单一指标测量出来的。我的方法是多次发帖,在不同时间的发帖并且纵向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你点赞的人越来越少。最开始你可以理解为大概是别人太忙,或者没看到。后来,你发现此人在你们的共同好友的朋友圈讲的兴致勃勃。不要忧伤,是你们之间的利益链失去了价值。临到快毕业的这段时间,我非常珍惜跟我聊天或者给我帮助的人。因为我们彼此的利益链即将断裂或者马上断裂,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与我的友谊。
好友兴趣话题:即便是微信,人与人之间还不能算是强联系。而强化关系的简单途径之一就是了解他们所关注的领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转发不同话题和向不同领域的潜在专家求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比如那句经典的开头: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当你的朋友圈有其他朋友留下的痕迹之后,你可以把他们相关的领域进行备注。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把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单向传播来加强联系。
最后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删你的朋友圈?或者你为什么不开启朋友圈这个功能呢?
喝喝茶,唠唠嗑。欢迎关注我,大家一起谈天说地~袁戎酱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