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天晚上没睡好(大概只睡了四个小时),昨天一天特别没精神。纵然如此,从单位下班回家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搞卫生。生活中有很多令人无语的事情,其中有一件是——只要我离开家一天时间以上,家里物品的摆设大概率会变得乱七八糟、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只有强忍身体的疲惫,以最快速度整理内务。虽说速度达到“最快”,也消耗了近三个小时。当然三个小时里面,包括配合空调机修理人员修理小孩房间里空调,也将近花了我一个小时。
由于前段时间里,小孩没日没夜在房间吹空调;再加上空调外挂机放置的地方不合理,塞在一个外边用铁框架封闭的角落里,无法有效散热,没过几天空调内部电板烧坏了。小孩大声呼热,无处躲藏,尽快修好空调是我的责任。因为电路板进货要一段时间,再加上平时要上班,只有等到星期六来修理,这样距离空调坏掉已经过去了四五天。昨天是大暑,气温滚烫,修空调的整个过程我全身汗如雨下,犹如洗了一次桑拿。空调修完以后,空调修理工拿了我一笔不菲的钱,当然这也是他应得的,我也算完成一件心事。
接下来两个小时,完全花在打扫家庭卫生上面,直到把一切都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的内心才感受到一阵安定和舒坦。追溯我爱讲卫生的习惯养成,应该是天生基因里面有一点遗传,但大概率还是在警察学校读书那几年养成的生活习惯,都是军事化管理:起床以后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洗脸盆牙刷毛巾的摆放位置要成一条直线、吃饭也要排队进行(后期有所放松)……在最容易塑造行为的青春期,整个人的行为模式就这样固定下来了。我对干净卫生整洁的环境有苛求,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当然很多时候要辛苦到我自己。
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是懒惰。回想我的工作和生活,懒惰的痕迹无处不在。正因为懒惰的现象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所以也有无数的智者痛定思痛,各种反对懒惰的人生格言警句比比皆是,比如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拙”等等。有许多人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懒惰的危害性,只不过不能做到知行合一罢了。都是成年人,是好是坏还分不清吗?但人世间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如果一个人在清新认识自己目标的基础上,能够保持持续而强大的行动力,应该是无往而不胜的。
为了补足睡眠,昨天后来很多时间我都在床上度过。上午十一点多钟睡了一次回笼觉;中午一家三口在外面餐馆里吃完饭后(我还喝了一小瓶劲酒,并觉得这种酒很对我的胃口),回到家里继续躺睡,一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晚上九点多钟又睡着了,醒来的时间是子夜三时四十分。总而言之,我觉得自己的睡眠不太规律。要想彻底把身体调理好,保持住充沛的体力精力,还是需要深入思考睡眠问题,到底症结出在哪个地方呢?是心态?(我现在心态挺好的,接受身边发生的一切事并合理化,一点儿也不愤世嫉俗);是饮食?饮食也挺好的,大部分时间都讲究科学营养卫生合理搭配(当然偶尔也会外享受一下美食,喝一点小酒,但频率低的可以忽略不计);是晚上吃的太多,由此导致胃不和则心不安?这一切还需细细观察,深深思考。
昨天下午睡了一觉,我躺在床上拿起了南风窗杂志,从头到尾阅读起来。本期杂志封面报道为《审美,生活之所需》,是一个令我很感兴趣的话题。在我以前写的很多文章里,都探讨过“美”这个话题。我一向认为,人不应该仅仅为获取更多的物质而奋斗,而且还要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美在很多时候是精神生活的体现。对于同样一个外在客观事物,精神层次高的人,通过在自己心中形成意象,更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而精神层次低一点的人,很多时候是奔这个客观事物的实用性而去了。当然,如果纯粹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相信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能够在心中产生美的共鸣的。区别就在于挖掘深层次的美上面,高人和低人还是有所不同。
审美所涉及的领域很宽广,比如说绘画、音乐、建筑、时装、诗歌、美食……我比较喜欢音乐,就特别认真的看了其中一篇报道《田艺苗:现在是古典音乐最好的时代》。文章中写到:古典音乐里,保留着一种“失落的贵族精神”,其实就是与人性的软弱作战。人性贪婪、自私、恐惧、懒惰,而贵族精神要求人们战胜这些,战胜自我,这是古典音乐所附带的一种精神价值。更好的音乐会开拓我们情感体验的边界,引领人往精神世界的更深处探索,音乐对于公众就是一种教养。听着高雅的音乐,一个人“也不会说出难听的话,做难看的事,多少可以克服一些做人的弱点”。
我自己也是一个典型的音乐爱好者,每天都会用QQ音乐APP听一段时间音乐。 QQ音乐APP提供的6月音乐个人报表显示,我花在聆听音乐上的时间2500分钟左右,歌曲达600多首,主要以古今中外乐器弹奏的旋律歌曲为主(有歌词的占比不到1/10),这里面当然也不乏古典音乐。我不是个古典音乐爱好者,但要听也听得进去。多听听健康、悠扬、柔美、旋律激昂向上的音乐,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一点我是确信无疑的。每天听音乐的时光,是一种对美的审视,都会让我感到一点点幸福。
讯飞语音输入67分钟,全文20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