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是在大三那年开始准备考研的,在宿舍打了两年游戏后,跟着班里的考研风,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
间接性踌躇满志后,就是持续性混吃等死。
许天开始嫌弃笔记本电脑屏幕小,宿舍的开黑氛围差,从宿舍转战网吧,从晚上打变成了通宵打。
依靠考试前一个月的奋笔疾书,显然无法力挽狂澜。
许天第一次考研,以完败告终。
考研过后的一个周五,许天徒步过来找我,我们俩学校隔得不远,但却没有门进来,得沿着围墙绕一大圈到正门。
看到我的时候,许天抱怨道:“卧槽,看着挺近,得绕这么远的路,走得我出一身汗。”
“你再多打点游戏,我都怕你虚的走不过来。”我笑着调侃他。
“嗨,快别提了,我都愁死了,请我吃饭,随便吃点儿,就火锅怎么样。”
“……”
吃完饭,我们在学校湖边溜着弯儿。
虽然离得这么近,我们也有大半学期没见了。
“今天怎么想起找我来了。”
“这不是烦嘛,再不出来走走都快疯了。”
虽然考研成绩还没出来,可考完以后许天心里已经有了分寸,心里清楚不会有任何奇迹发生。
试后,许天醒悟过来,懊悔的情绪逐渐将他从痴迷游戏的状态拉了出来。
宿舍,昔日里让他兴奋的游戏音乐此刻变得异常刺耳,最后实在无法忍受心中的烦躁,摔门而去。
躺在路边的草坪上,许天在一旁不停地叹息,
“哎,不该打游戏的。”
这句话今晚成了他的口头禅,不经意间冒出了十多次。
许天是我的高中同学,关系最铁,其他同学基本上不联系了,只有和他一直维持到现在。
他之所以这么难受并不全是因为考砸了,毕竟学校和他一样的同学不在其数,随便拉上几个作对比,便足以安慰自己。
他只是在心理上过不了父母那关,因为上网,每个月生活费超支,最后也拿不出成绩告慰父母,这点和我相似。
有一种人,自懂事以后,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理解父母,懂得了他们言语之间的疼爱。
他们不一定会为此奋发图强,可若要面对父母的失望和不满,同样如坐针毡,无法接受。
我想起了初中在老师办公室被谈话,当被得知要通知家长时,我脑子一热,情不自禁冲老师大喊:
“要我怎么样都可以,就是不能叫家长!”
那一幕还是如此清晰,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第二年,许天重振旗鼓,向父母保证,最后再考一次,并且把目标院校定向了比上次更胜一筹的同济大学。
毕业后,许天和几个准备考研的同学搬出了宿舍,家里提供经济支持,在附近租了房子,每天去学校图书馆复习。
半年后,我接到了许天的电话,此时的我早已经正式步入社会,在离他一千公里以外的城市工作。
电话里,许天告诉我他考研再次惨败的消息,我以为是考那所学校太难,刚想安慰他几句。
他却告诉我,这半年他根本没在好好复习,继续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今年考的分数连去年都不如,他都不敢把分数告诉他爸。
“没考上还能说得过去,努力一年了,分数不增反减,怎么向我爸交代啊。”
电话里,许天不再像上次一样悔恨,而是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语气。
最后,许天也没告诉他爸自己的分数,只说没考上。
许是看到许天衣服深深自责的模样,他爸也并没有多问,只让他过了年好好去找工作。
其实第一次考研失败后,他爸是不肯让他继续考的,他想的是赶紧工作赚钱,娶妻生子,好让自己多年的抚养,看到回报。
许天觉得他爸鼠目寸光,为此父子俩还争了起来。
以许天平和的性格,和别人争执起来是很难的,更别说是他有些畏惧的父亲。
看来是真急了。
几个亲戚得知后,对许天他爸进行了知识普及,讲述了研究生学历在社会上的优势。这才勉强同意了。
“他就是在我面前强势惯了,别人说就信,自己儿子说就不信。”许天当时跟我抱怨。
今年疫情过后,许天再一次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依然决定考研。
我好奇地问:“上次不就说最后一次嘛,还考,你爸同意了?”
许天将他的想法和打算和盘托出。
他学的是环境专业,据他了解,已参加工作的同学每天做着打杂的事,上限太低,他想凭借考研学习更深入的知识,以拔高自己的上限。
我点点头,对他的想法表示认同。
“我是没脸管我爸要钱了,所以我准备瞒着家里考研。”
“钱哪儿来。”我问道。
许天接着说:“我跟同学了解过了,销售行业新入职前三个月,每个月整整五千块呢,我们去干三个月就走,拿着钱再准备考研,考上了再告诉我爸。”
听起来没什么问题,显然是他们几个深思熟虑后作的决定。
我也再次提醒他别再去上网,游戏也该打够了。
没过多久,许天开始在朋友圈发各种卖房信息,偶尔还让我冒充客户去APP上看房。
一个多月后,许天辞职了。
他还是把销售工作想得过于简单,入职后才发现连最基本的带人看房任务都完成不了,隔三差五就要发动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凑人数。
最终他提前结束了这份工作。
无奈之下,找我支援了几千块钱,维持他考研路上的花销。
昨晚,我拨通许天的电话,我们都习惯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时候,向彼此诉说,听听各自的意见。
许天告诉我,他陷入了迷茫,开始怀疑自己当初考研的决定,甚至对自己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今年要是再考不过,自己就是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小白,还欠一屁股债,货真价实的人财两空。
“我爸让我开一个医疗社保的证明,家里要用。我都没工作,没交社保,拿啥给他,我感觉快瞒不住了。”
“每次跟我爸打电话,他问我工作上的事,我总是支支吾吾。”
“我今年想找个借口不回家过年了,招架不住我爸和那一群亲戚的喋喋不休。”
在父母的期望面前,许天选择了逃避。
面对生活和未来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放开手脚去作决定,心安理得的只考虑自己的需求,满足自身的欲望。
更多的人往往选择了活在别人眼里,这些人愈是亲近,愈不能忽略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哪怕他们嘴里说着支持,你越是不忍心违背你在他们眼里的初衷。
我们都做不到,只为自己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