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心性”?“心性”是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是指“心”和“性”。
国学中有个著名的“十六字心传”,出自于《尚书·虞书·大禹谟》,原文为“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涵义为:人心变化莫测,道心中正入微,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最后使人心与道心和合,执中而行。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以及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火种;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可见其中寓意深刻,意义非凡。
战国时,亚圣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孟子·尽心上》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思是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本性,就可以无所不能了。
《圣经》里也有讲“心性”的章节。《圣经(马太福音22:35-40)》里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圣经》认为,神给世人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罪与罚,而是因为爱他们的缘故。所以耶稣说,诫命中最大的是要“尽心、尽性、尽意”爱神,其次是爱人如己。爱神的时候自然会去过神所喜悦的生活,自然会远离罪恶。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包括家人的、朋友的和同事的关系等等),所以除了爱神,还要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真正爱神的人也会去爱神所爱的人,而神爱世上的每一个灵魂;所以,当我们效法主耶稣,去过爱神爱人的生活时,我们就是在行神所喜悦的事了。
圣人“心”同。结合中外圣人的哲学思想来看,“心性”才是一切思想的最终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