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 裕华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2-06 23:28 被阅读0次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较为轻松的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日,奥野宣之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其实我在早几年便阅读过一本阅读相关的“权威”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著,商务印书馆),别看书名只差两个字,两本书差别还是很大的。

前一本是这几年的书,而后一本是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写作年代相隔遥远,而且内容也非常不同。后一本是专门研究阅读的书籍,论述详细,用词严谨,它根据书籍的难易程度和读者的阅读目的将阅读分为四层,不同层次需要付出不同的时间和精力。各个阅读层次可以互不打扰,也可以层层递进,让你主动阅读,掌握阅读的艺术,增强理解能力,甚至可以和作者“对话”。
不过这本书因为真的很专业,读起来真的不轻松,我当时是费了很大劲才读完的。

而这几天读的这本就不一样了,每天读一会,三几天就读完了,而且感觉还是有不少收获。让我最有印象的是书中所说的“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也是该书的副标题。
作者首先提出我们读书的基本目标: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是啊,就算现在有些读者是为了娱乐而读书,也想让自己多收获些快乐吧。接下来作者便建议读者读完书后要坚持写读书笔记。
而且为了刚开始让读者们更容易坚持下去,鼓励读者读完书后哪怕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本书真有意思”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都可以。先坚持下去,因为只要坚持下去了我们就会习惯写读书笔记,接着慢慢的我们就会想写下更多内容,比如为什么自己会觉得有意思?书中有那句话触动了自己?写下自己的感想,久而久之就会写得更多。
作者还有另类的建议,那就是只用一本笔记本写读书笔记,而且这本笔记什么都可以写!除了写读书笔记外还可以记录自己的随机感想,反正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到这个笔记本里(当然要按顺序标注好时间),也可以将想买的书的书名记录下来,剪报和书腰明信片什么的贴进去,不过就是用一本笔记本,只有当这本笔记本用完了才用下一本,依此类推。
这一点建议还是让我惊讶,因为我们之前上学读书时老师就教导我们不同科目的书要用不同的笔记,因此现在大了,我只要作笔记我都会分门别类。比如看书的笔记几本(不同类型的书不同本),学英语的笔记又另外一本,记录感想的也一本,日记当然是另外一本……结果也真的像作者所说: “更加混乱,还不如只用一本。”
我当时看到这个建议不由得想这笔记还不乱啊。一本笔记又要写读书笔记,又有各种生活感想,又有各种剪报杂志等,怎么查阅?不过不用着急,后面作者也说出了他的检索工具,而且他还说: “打个比方,如果同时使用三四个钱包,不管多认真整理,也有可能会想不起来到底哪个钱包里放着医保卡。那么相反,如果只有一个钱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据、会员卡等全部塞进去会怎样呢?只要把钱包里的东西倒在桌子上一样一样地查看,就一定能找到医保卡。”
虽然作者这样比喻有点不大恰当,但大多数时候笔记分类太多确实就会像他说的那样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相关内容。作者将他的这种使用同一本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称作“信息一元论”。
除了将笔记本“一元化”让我觉得很新奇外,作者还介绍了他写读书笔记的“葱鲔火锅式”——在笔记本摘抄原文,然后写下自己的感想,两个都很重要。 “摘抄原文”?!也许你会嘀咕,一本书里如果有很多好的文字,那摘抄下来多麻烦啊,多费时啊!是的,作者当然也知道的。就是因为费时费力,所有作者说的摘抄是有条件的。
看书第一遍时可以不作记号,读完一遍后觉得这书真的很好那就可以重读一遍并认真做记号(用下划线,波浪线,括号等),当然习惯一边读一边做记号也行,然后就是反复看自己做记号的文字,如果还是觉得非常重要非写下来不可,那就可以摘抄到笔记本里,而且摘抄原文的前面用记号o,然后空一行写下自己的感想,感想的前边用记号*,再空一行记录接下来的读书笔记。为什么要用相应的记号?因为以后翻看笔记本时就知道哪个是书中原文哪个是自己的感想,一目了然;而空一行呢,是方便往后我们重新翻阅笔记的时候发现自己有新的感想可以补充进去,这些都是书中关于笔记本活用的部分。
而且作者用亲身经历展示有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后,他写读后感或是其它评论文章都可以很方便的参考,非常实用。

书中还介绍了怎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想读什么书,还有运用购书清单节省选书时间,怎么制作标签让自己更好的检索自己的读书笔记,怎样让读书笔记为我们所用等等,都是对我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完善。说到底作者还是想让我们怎样有效地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我觉得作者介绍的几个方法都挺不错的,下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可以试一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fx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