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

作者: 墨之非攻 | 来源:发表于2022-06-28 14:35 被阅读0次

    服务社全称“军人服务社”,相当于军营版的小型百货商店或供销社。我们大院小孩,说得快些,就叫成“服社”,说明不止老北京会吞音。

    服务社位于大院中轴线上,有点类似钟楼鼓楼在帝都的位置。它南边就是大礼堂,再往南就是花园和司令部(大院中心点)。大院仅有这么一个商店,关乎每个人日常的吃和用,在物质贫乏的七八十年代,服务社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服务社由一圈平房组成,四四方方围城一个院,西面和南面各有一个门。南部是商店和冷库,北部是办公用房。商店主体被正门门洞分成东西两个空间。正门拐进右手边,依次是布匹凉席,文具,雪花膏洗发膏等日化品,手电筒针头线脑蚊香,尽头横向是书籍(一度卖过小人书),过年时卖鞭炮。门洞左手边,依次是令人垂涎的肉罐头水果罐头,干面包和饼干,酱油大酱醋,调味品,香肠(不常有)。调味品对面,是收银小屋和钟表修理摊。右转,到西厢房,西厢房走出去,院里有个棚子,是卖菜的,偶尔有蚬子和蛤喇等海物。

    西厢房有卖冰棍的冰柜,以及肉摊,这里是的小俞子的地盘,小俞子是郑屠户一样凶神恶煞般的人物,从外形到脾气都雷同,他以欺负小孩子为乐事,是大院所有小孩的噩梦,所以,这个区域我基本是望而却步,不敢靠近。

    在42团临主干道的房子,有个粮油店,所以服务社不卖粮油。加工厂里面卖豆腐,加工厂北面平房第一家,卖现烤的面包(香味绕梁)和豆浆,粮油店旁边,卖麦精二啤,带气儿的,好喝得很。这些,就是大院里全部的零售业态。

    东厢房有个大冷库,上几级台阶才能到大门。大铁门打开,冷气逼人,那时刚刚看过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让我心有余悸,不敢步入冷库太深,怕被锁在里面。

    北边有个房间被当做摄影室,市里的照相馆师傅周末定期来。我妈酷爱拍照,我的好几张照片都在那里拍摄,并被后期上色成彩照,别说,那时的上色技术相当棒,非常逼真,让拍不起彩照的人们能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拥有彩照的快乐。我小时候拍照不会笑,费力笑起来却比哭还难看,尝试过多次后,我妈妈也就不再勉强我了。所以,我少年时期的照片,几乎都是很严肃的。

    服务社员工大多是军官家属,需要有一定文化底子才能胜任,形象气质也有一定要求。妈妈是高中毕业生,如果不是数理化不佳,读到大学毕业是没问题的。她的文化水平和勤奋敬业,在服务社员工里面属于很拔尖的,但与其他很多单位一样,业务好,综合素质佳的员工,却往往得不到重用,我妈也是这样。我记事时起,我妈就在收银处工作。这里工作最繁忙,劳动强度较大,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远不如可以聊天和休息的柜台卖货岗。但我妈算盘打得飞快,收支钱款极少出错,这方面业务无人匹敌,也是不争的事实,也算人尽其才。

    服务社东南角,还有个储蓄所,我们老师曾让我们养成攒零钱的好习惯,在班级里设了储蓄罐,其中的零钱定期存到这个储蓄所,我就是负责送钱取钱的那个人。作为班长,我最积极,个人存款数稳居班级第一名,在拿到利息的时候,心里就盘算着这些利息够买几本小人书,几张piaji(洋画)了。

    服务社南边二十米的主干道路边,有一个语录碑,这里是我们围绕追逐的好地方。语录碑与服务社之间是一个小树林,树林中间,一条红砖铺成的小路连接着语录碑与服务社正门。

    我几乎没有自己在服务社买东西的印象,一是家长不许我们乱花钱,二是我妈在那里上班,买东西带回家再方便不过了。倒是周边的金屯供销社和六百户的日杂商店,我有购物的印象,当然,买的东西也仅限于零食,烟花爆竹,piaji。小人书只能去市里的新华书店买。

    烈日炎炎的夏天,妈妈从服务社下班回到家,一层层打开毛巾里包裹的两根冰棍,给我和哥哥一人一支,我俩的口水伴着些许融化的冰棍糖水,一同滴答到地面,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冰棍,也是我至今仍难以忘怀的童年场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服务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ga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