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服务机构的银行,有着全中国最多的网点,有个笑话说在街上找到一家银行的概率,比找到一家厕所还要容易的多。一家银行的网点往往有很多的窗口和柜台,但是这些柜台大部分都是关闭的或者空置的,只有少数几个柜台在对外工作,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人拥挤在少数的柜台,耗费了无数的时间,为什么银行从来不新增窗口呢?
银行不新增窗口的经济学解释
根据经济学的定义,我们的任何客观事物都可以用于经济学解释,银行的窗口同样也是商品,因为人们的需求没有止境,所以只要价格过低,就会出现短缺。之所以出现短缺,并不是因为商品不够——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总是不够的,总是多多益善的。之所以出现短缺,是因为价格过低。消除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价格提到足够高。
但是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机构,它并没有办法在窗口这个问题上收费,于是就会有多种替代的收费方式:
一是增加隐性成本。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开每一个窗口的成本是非常高,那如何能够将这个成本转嫁呢?很简单,希望银行的持卡人使用自助柜员机(ATM)或者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自助终端,使用自助终端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的成本。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客户而言,使用这个终端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的,这在无形中会加大用户的学习成本。
这个成本在经济上来说就是机会成本,即你在学习银行的自助终端上花费的时间,你完全可以不学习这个去做更加赚钱的事情,你因为学习了银行的自助终端而没能赚到更多的钱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既然持卡人学习自助设备需要花费时间成本,持卡人普遍上来说在没有好处或者激励的时候是不会干这件事的,银行要么给持卡人用红包或者奖励的形式鼓励持卡人学习,还有一种就是少开窗口。
你银行的窗口少了,那么用户的排队时间就会延长,当用户的排队时间延长到超过其学习自助终端的机会成本的时候,就会有用户放弃排队去学习自助终端。
这就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套路,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兰伯特在《无偿》一书的论述,我们学习自助终端就等于是用我们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在给银行打工,给银行赚钱。而银行等于得到了我们免费的劳动力,当然银行愿意少开窗口鼓励这种行为了。
二是增加显性成本。除了这种增加排队时间的隐性成本之外,银行更会通过少开普通窗口来促使持卡人增加显性成本。对于高端用户而言,金钱对他的需求可能是不敏感的,但是时间对他的需求是非常敏感的。越是富有的人越在乎时间,这就给了银行可趁之机。
只要少开窗口,就会增加排队的时间,但是对于时间敏感的又都是富裕的人,这些都是银行的核心客户。
富裕的客户往往会选择交给银行高额年费来办理高端的信用卡,甚至成为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从而给银行创造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愿意去办理白金卡乃至钻石卡,因为只要有了这些卡,你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就能够走银行的VIP通道,不仅可以插队,还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银行通过这种手段就筛选出来了真正的有钱人,从而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对于银行而言,培养一个柜员的成本也是很高的,需要支付高昂的培养费用,但是相对于客户经理而言,一个柜员给银行创造的价值却是相对最低的。因此,银行都倾向于少开窗口,将更多的人力投到更能赚钱的客户经理等业务上,从而赚取更多的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开办社区银行,设立社区自动柜员机,而尽可能的减少实体网点的投放,从而进一步降低产成本,提高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