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心理
“宝宝来” ——宝宝不如意,妈妈背后的“悲伤”

“宝宝来” ——宝宝不如意,妈妈背后的“悲伤”

作者: 猫儿紫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23:54 被阅读0次

           小宝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因为心悦别人的玩具,玩了几次不过瘾,追在对方大人后面,大喊着:“宝宝来!宝宝来!”。这是不到两岁的他所能表达出来不多的语言,只是那不是妈妈噢,没有被回应。

           我看不下去,赶紧借口看看去买一个把宝宝带走了。没有反对,只是小脚走得很急,口中一直反复和妈妈确认着,“宝宝买”,表示着他的极度渴望。

           还未到家门,宝宝就把这件事情给忘掉啦,还真是没有鱼的记忆时间长。

           可那句“宝宝来”,却一直响在我的耳边,无法像鱼一样七秒忘记。宝宝追着的小身影不断地在我的心头回放,内心有些小悲凉,泪目。

           一份情绪不期地来了,我很清楚这当然不是宝宝的问题,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便是极度渴望,且不会等待、不分你我。

           也不是对方家长的问题,邻居奶奶已经让他玩了好多次了,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很明白, 这只是我自己的问题。 

           宝宝的这个场景,无意中触发了我某个情结,是藏在无意识中早就不知道是什么了的情结。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它就自动跳了出来,引起了我的“悲伤”。

           这其实很正常,每个人成长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缺失或挫伤,尤其是生命的早期。慢慢长大了,事情早就忘记,情绪和感受却留下了,或者存在潜意识中某个角落,或者存在身体某个脏器或肌肉里。

           某个时候你会莫名的悲伤,或者身体会控制不住的发抖。

           记得女儿六七岁的时候,有次她一个人在楼下的秋千上摇晃。我从窗内看到时无来由地感受到一阵孤独,想去陪伴她。后来侧面问她自己当时的想法,“我很开心啊!”,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

           那一刻,透过女儿,我的目光看到的是曾经的我自己,一个孤独悲伤的小女孩。   

           这个领悟是在很多年以后了,那个时候我已经明白和慢慢学会,去抱抱自己内心那个还没有像外表一样成长起来的“内在小孩”。

           只是接纳、修补和成长,并不像大师们书中文字那样简单。

           曾经有人说过,自我成长的修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知道,也做不到”。不知道突然的情绪为何而来,很大可能便会聚焦在当下的人和事情上。

           第二个阶段是“知道,但做不到”。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了,明白情绪背后的情结,当下的事情和人只是诱发了它。有了这份觉察,然后就可以学着去接纳、去抚慰,去成长。

           第三个阶段便是“知道,也可以做到”。再有同样的情境,不会再产生同样的情绪了,因为潜藏的那些小点点已经消失不见了。

          在我看来,三个阶段并不是绝对的,它们是在不断地轮回和更替。

          人都说,当了妈便有了玻璃心,但一个妈妈的喜怒哀乐,另一个妈妈不见得会契合。

          情结会有很多,永远不可能消除干净,真到那一步,要么真是神佛,要么假装是神佛。 

          但情结越少,人就会活得越通透,人生就会越平和、自由。

          所以同志仍需努力啊!😎

          写下这些,我的情绪已近无碍,搂搂身旁这个小人儿,明天去买玩具去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宝来” ——宝宝不如意,妈妈背后的“悲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hk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