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制度应该适用于保险市场的发展,并且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符合。保险合同适用的效果必须与保险行业的需求拥有一致性。保险合同受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互联网金融对其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互联网保险合同制度的改革。因此,本文旨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现有的发展现状;然后在这种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保险合同制度适用性的影响;最后提出建议。
保险合同是客户在购买保险产品时需要与保险公司共同签订的文字材料,它是具有法律效用的,需要签订合同的双方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遵守合同的内容。对于保险合同来说,客户在保险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出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找保险公司进行赔付。保险合同对于维持保险公司的经营秩序,对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有重大的作用。互联网保险得到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保险合同的立法问题应该有所修改,以使线下的保险合同可以更好地适用于互联网保险。通过立法完善保险合同的问题,也可以促使保险合同能够对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正常运作产生作用。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态势良好。互联网金融对于保险合同制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保险行业属于金融行业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保险合同的制度必须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金融行业的影响。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互联网保险合同制度的适用性要求较为严格。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大,其次就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互联网金融的这种发展形式需要保险合同适时改革,以迎合这种变化。对于打破传统的合同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使得互联网金融迸发出更大的生机。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如何完善互联网的保险合同成为了需要关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现阶段还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它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效率,提高了服务的质量,是新时代所需要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最大的得益是使更多的人了解金融、接触金融,意识到金融行业与每个人都有关。在以前,说起金融行业,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高大上,难以接近。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去接触,去了解互联网金融,导致了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用股民的数量来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国的股民数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后是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而且股民的年龄跨度也比较大,现在有很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金融行业中來。互联网金融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中但是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法律监管不严、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竞争环境恶劣等。对于这种情况,保险行业要做好保险合同的把关工作。
2.互联网金融对保险合同制度适用的影响
互联网保险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保险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保险公司现有的传统的保险合同来应对互联网保险合同是行不通的。传统的保险合同模式是保单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给客户一张具有合法效力的单子。这张单子上面需要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代表的签名,然后还需要有保险公司的盖章证明。还有的保险公司采用的是卡式,也就是说在签订合同后,保险公司会给一种卡给消费者。这张卡里面会录入消费者的保单信息。在这两种形式中,传统保险行业的保险合同无疑是适应的。但是对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来说,我们应该考虑到其电子网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无法使得这两种较传统的保险合同签名模式适用于互联网保险。传统签订合同需要双方当事人到保险公司现场进行签订,互联网金融可以让客户节省这一段时间,互联网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改革,与互联网消费者直接在网络上签订合同。对于直接在网络上签订合同,具有完善的合同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互联网保险合同制度需要面临的问题。其中包括信息安全的问题。另外就是信息技术跟数据安全的问题,这个安全隐患的存在也会直接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还有就是互联网保险法律缺失的风险,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是不能使保险行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的。互联网保险存在的这几点风险问题,对于保险合同制度的制定有适用性的影响。首先是信息安全的问题,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合同的信息安全问题。其次是信息技术与数据安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保险合同签订后是保存在云端的,一旦信息技术出现问题,那么保险合同就会面临丢失和泄露的风险。最后就是法律的问题了,保险行业的法律法规较少,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险合同的效用就会受到影响。互联网保险合同的制定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多多少少对保险公司产生影响。保险公司在制定互联网保险合同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这里的多种因素不仅仅是传统保险合同需要注意的因素还是互联网基础上需要注意的因素。更好的方法是,保险公司可以在原有的传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来制定互联网保险合同,这样子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出错的概率。在互联网保险合同从签订到履行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对其也有重要的影响,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互联网金融对保险合同缔结阶段的影响
对于保险合同制度来说,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其的影响,事实上也就是探讨互联网保险对其的影响。互联网保险合同制度的制定需要注意的内容首先是在合同签订时的过程。法律法规规定,在保险合同签订之前,要保证双方当事人能够清楚了解保险合同的条例,明白签订合同后,合同签订双方要承担的义务和风险。保险公司身为保险合同的制定方,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前,应该有义务向保险消费者说清楚保险的条例。这种传统的保险签订模式是没有问题的,甚至于对于互联网保险合同制度来说还是可以继续沿用的。但是,对于互联网保险合同的签订来说,也存在其问题。由于互联网保险合同的签订时,保险公司向客户说明合同的具体内容会不如传统的合同签订方便。这里有不同的点在于,由于互联网保险合同的签订纯属是保险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操作的,因此它不能够按照书面的形式进行签订,需要有其它的不同的方式来让消费者明白保险合同的条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网站保险合同的设计来更好地促进消费者对保险合同的了解。保险公司需要向消费者明确保险合同里规定的内容。以防消费者签订了违反其意愿的合同。并且,保险公司应该设有专门解答网上保险合同问题的客服,当消费者对保险合同有疑问时,他们可以直接在网站上询问专门的客服,以此在保证保险合同签订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纸质化的保险合同一直是传统保险使用的合同方式。对于互联网保险来说,无纸化的保险合同如何运行的问题也是大家所关注的。互联网保险合同的签订就是一个签订无纸化合同的过程。人们往往会怀疑这种合同的合法性。对于这个问题,《合同法》应该完善其内容,增加与无纸化合同相关的内容,以便于无纸化合同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应该根据互联网金融现有的发展趋势来制定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规范保险合同制度。如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定无纸化合同的问题,无纸化合同合法化所需要的手续等。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有正式的规章制度更有利于公司开展活动。
2.2 互联网金融对保险合同履行阶段的影响
在互联网保险合同签订以后,互联网金融仍然会对其产生影响。首先,对于保险购买者身份确定造成的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说保险购买者的身份并不是那么明确的,因为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很有可能购买保险的人和付费购买保险的人不是一个人,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保险公司难以界定事实上的主体。因为在互联网的条件下,网上投保的过程虽然简单便捷,但是投保人的主体需求不能夠确认。在保险合同条例履行的时候,应该是投保人对保险合同进行义务的履行和得到保障的权利。其次,就是在互联网保险合同签订后,保险合同的履行时间不确定的问题。保险合同履行时间不明确的问题对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双方都会有较大的影响。首先,从消费者的层面来说,消费者在发生纠纷后无法得到应有的赔偿;其次,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当消费者不清楚保险履行的时间时,消费者不按合同的规定进行其义务的内容,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生产产生影响。由于是在网上签订的保险合同,虽然保险合同上面有明确的保险履行时间。但是,这里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保险的审核时间。这两个时间会使保险消费者对于保险合同的履行时间造成混淆。在保险合同签订后,但没有通过审核时间之前,发生的纠纷事件,保险公司是否应该承担保险责任,这也是互联网保险合同需要关注的问题。保险合同的履行时间是一份合同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关键所在。消费者即使购买了保险,如果没有在保险规定的履行时间的范围内出现的纠纷或者事故,保险公司是无法承担保险责任的。这里的履行时间不明确的问题,一旦消费者出现纠纷但无法解决就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声誉问题。在线下的保险合同签订时,一般会有专门的保险从业人员跟你再三强调这个问题。由于在互联网上,是消费者自己操作整个过程的,所以不会有第三方提醒你这个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保险合同经常发生纠纷的原因之一。但是,保险公司可以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在互联网保险合同签订后,有专门的提示窗口,让消费者能够注意到保险合同的履行时间问题。
3.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互联网保险合同的制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互联网保险进行新的改革创新时,互联网保险合同制度也不应落后,要跟上互联网保险发展的趋势。对于传统的保险合同制度与现有的互联网保险不匹配的地方,保险公司应该关注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保险合同的制定以及履行都是保险公司应该关注的大事。
互联网保险公司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可以从完善保险合同制度开始着手。有关的行政部门,可以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立法和对合同的立法。使保险合同制度的制定更加合法化、专业化,使更多的消费者满意。
参考文献:
[1]李红坤,刘富强,翟大恒.国内外互联网保险发展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4(10).
[2]周子行.保险合同制度对互联网金融适用的影响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03).
[3]卢筱红.保险合同成立与生效及相关法律[J].广东金融.1998(7)[4]李红坤,李子晗.我国保险业与互联网保险融合动因、困难与策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