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温哥华电影学院的一楼117室,观赏了五部北美华人优秀作品展,平均一部时长20分钟,其中有传递真善美的童话风,细腻刻画人物心境的状态片,直击宇宙的硬科幻,让人血脉喷张的摇滚人物纪录片,最后一部是关注战争创伤的温情片。就我个人而言,感触最深的是第二和第四部,即《浮生一日》和《老摇滚》。
《浮生一日》和之前一部很棒的影片《Life in a day》的中文译名相同,但内容要更偏意象化一些。全片分为三个部分——洗澡,楼下的小朋友,叔叔 (应该是这三部分)几乎无台词,以剧中的小男孩的视角进行拍摄,浴缸里的泡沫,妈妈和医生的谈话,叔叔的家,以及最后在湖边看到的爸爸,整部影片营造的气氛和节奏,由明快、压抑、无奈到放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很耐人寻味的影片。 (借鉴:开头的局部摄影,引起好奇心,儿童的视角表现对事情发展的无奈,结局湖边父亲转身的那个鬼脸,提高了影片的温度,给人继续生活的希望)。
《老摇滚》节奏让人忍不住摇滚,我真的是中间数次血脉喷张,毛骨悚然(仅仅是想表达鸡皮疙瘩起了一身,肾上腺素飙升)。这是中国第一代摇滚人侯牧人的女儿侯祖辛在她父亲突发脑梗,几近丧失语言和行动能力的情况下拍摄的。侯老先生虽然说话已经不太流畅,但是那种抑扬顿挫的劲儿,却还真够摇滚!全片先从侯第一次萌发做摇滚音乐的事件说起,讲当时的理想,一群音乐人的状态,穿插以前侯和乐队表演的视频,还有他的那群老北京摇滚小伙伴们对当时的回忆,对侯的评价,对摇滚的看法。讲真,我之前对摇滚乐的了解只停留在“重金属、声嘶力竭、颓废、不修边幅”这些虚无缥缈的词上,最近看了《寻找小糖人》后,开始逐渐感动于那些摇滚人对音乐的无法言尽的热爱,敏感的觉醒意识以及敢于挑战或者说突破社会常规的勇敢精神。这些人既浪漫又现实,执着于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但又紧紧扎根于俗世,感觉是拥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声时就出声”的洒脱劲儿的那么一群人。那种“骄傲不羁”实在太可爱了!侯为了和脑梗对抗,开始跑步、健身、练数数,用他的话说:我这么折腾,就是为了活命!****,我就是想活着,怎么了!在这种摇滚的精神下,侯老创作了十分耿直但让人热血沸腾的歌,歌名就叫做《像傻逼一样活着》,我就是想活着,像傻逼一样,又怎么了!
没错,这很摇滚。我觉得我已经喜欢上这么一群人了,然后,我想说,纪录片这么拍,真***赞!
午后温影(first)会后,老师分享了一些关于电影的心得
一部好的片子:
独特的创意
自然的表演
精致的拍摄
创意是最重要的,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这是提高效率甚至是影片质量的必要保证(脚本,分镜头,踩点,演员培训,工作安排,灯光机器等等)
受益良多,每次参加这种活动都会这么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你如果不能把他表达出来,那就是装✘,表达了不能让其他人理解,或者是过于注重语法措辞,也是装✘ ,所以要表达,要用人话来表达,要用大家能理解的人话来表达,记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