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获取知识的途径快速便捷的时代,一个音响娱乐充斥耳目的时代。人们不缺少谈天说地的话题,也有一定的认知和不俗的审美。
大众不再是一张白纸。
有一定观点和认知的人或许能比得上一副有风格的画,有多种观点和认知混乱的人则应该是一副宣传氛围下的泼墨,思想比较纷呈,比较混乱。
现在又是一个强调个人意愿的年代。
微信公共号兴起后,每一部影片的上映都伴随着各大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或是抒发己见而发出的百家争鸣。烂片子他们能找出极细微的可圈可点,好片子也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他们的粉丝则先入为主的认同并转发。写手三分钟搞定的东西,粉丝们津津乐道了很久。虽然粉丝们也很挑剔,但先入为主是一种人类不可抗力。
我们不是公众号运维人员。
我们不需要背着一个叫做绷着神经去挑剔的包袱。赏一幅画,听一首歌,看一个剧,喜不喜欢大脑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因为人是唯心的,特别是感知方面的喜欢。如果刻意的用认知里面积累的东西去判断一件东西的好坏,这就像机器人扫描一样,这是理性的判断而不再是纯粹的感知。如果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带着一个混乱的大脑和心灵走进电影院,就像一个带着设备的机器躯壳一样走进去,那么看电影的人们都是一个个麻木的有成见的看客。其实这场戏是在被审判,而不是被观赏,台下的受众是各有立场的说客。喜欢已经不再是喜欢,而是“那段特效好牛逼”“演技爆棚”“演员阵容强大”。喜欢已经不再是因为被感动哭了或者是开怀大笑了。
我们是人。
相比神经控制,人更是一种心控动物,是幸福和苦痛感知最擅长物种。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张国荣唱的是一种追求真实自我的勇气,很多人从歌中抽离这一句,用来赞美自己的偏见。人有偏见好过麻木,并不是坏事,但最好是自己的感悟所得,不要受他人的摆布。关于艺术,欣赏者和创作者应该尽量保持一致,人家用心做出来的,受众就少用点脑子去批判。毕竟我们和艺术交流是放松身心,而不是去求证数学公式,争个你死我活。
虽然是个唯心的人,但我前面都是在讲道理,唯心的人说起道理来不一定就会含糊。
这最后一句就是百分百的心话,竟然听起来很有道理:
电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评价的。生活是用来生活的,不是用来比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