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913)上

闲读《随园诗话》(913)上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1-20 20: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八·一二】

    钱文端公,庚午典江西试。写榜吏陈巨儒须鬓如雪,求公赠手迹为荣。自陈年七十,手写文武试三十二榜。公赠诗云:“桂籍凭伊腕力传,白头从事地行仙。自言作吏中书省,曾侍朱衣四十年。”十月,复写武榜,解首则其孙腾蛟也。名初唱,掀髯一笑,笔堕于地。中丞阿公喜极,遣牙校驰笺,索藩司彭家屏赠诗。彭方有剧务,幕中客拟数首,不称公意。遣吏飞马请蒋苕生来。蒋方与友饮酒肆,恋不肯行。吏敦促至再,扶鞭上马,比至,则促召之使已四矣。彭公遽起,告以中丞索诗之使,立马檐下。蒋笑曰:“某不知公有此急也。”濡笔立题一绝云:“榜头题处笑开眉,六十年来鬓若丝。官烛两行人第一,夜阑回忆抱孙时。”彭公得诗狂喜,复酌苕生,送轻纱四

    钱文端,即钱陈群(1686—1774),字主敬,又字集斋,号香树、柘南居士、修亭。浙江嘉兴人,清朝大臣。父纶光,早卒。母陈,翼诸孤以长。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祖南巡,陈群迎驾吴江,献诗。上命俟回跸召试,以母陈病不赴。六十年(1721),成进士,引见,上谕及前事。改庶吉士,授编修。雍正七年(1729),世宗命从史贻直、杭奕禄赴陕西宣谕化导,陈群周历诸府县,集诸生就公廨讲经,反覆深切,有闻而流涕者。使还,上谕奖为“安分读书人”。五迁右通政,督顺天学政。乾隆元年(1736),以母丧去官。服除,高宗命仍督顺天学政,除原官。七年(1742),擢刑部侍郎。十七年(1752),患反谷疾,连疏乞解职,许之。三十年(1765),南巡,复迎驾。是岁陈群年八十,加太子太傅。三十九年(1774),卒,年八十九。死后赠太傅,谥文端。著作有《香树斋诗集》、《香树斋文集》。清代三朝元老,与沈德潜关系密切。与乾隆帝经常互相唱和。

    庚午,指乾隆十五年,1750年。

    写榜吏,音xiě bǎng lì,亦称“榜吏”,意思是旧时科举考试担任在榜上填写录取者名单的小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监临、主考之外,还有同考官、内外监试、提调、弥封、收掌、巡绰各官,挤满了一大堂。一面拆弥封唱名,榜吏一面写。”

    陈巨儒,江西写榜吏。无考。

    桂籍,音guì jí,意思是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因以“桂籍”借指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

    地行仙,音是dì xíng xiān,释义:1、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宋·苏轼《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寿南涧》词:“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2、比喻远行的人。宋·文天祥《怀则堂实堂》诗:“中夜想应发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中书省,中国古代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现代行政区划的“省”,即来源于元朝中书省设于各地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元朝以中书省总理天下政务,又于各路设置行中书省,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行中书省管辖的区域即省级行政区划的雏形。中书省为中央政府,行中书省为省级政府。本条诗话中的“自言作吏中书省”,实际上指榜吏在“行中书省(省政府)”当差。

    朱衣,音zhū yī,古代绯色的官服,亦指穿这种官服的职位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衣朱衣,服赤玉。”《后汉书·蔡邕传》:“臣自在宰府,及备朱衣。”李贤注:“朱衣,祭官也。”唐、宋四品五品的官服绯,因似“朱衣”称刺史之服。徐铉《送刘山阳》诗:“旧族知名士,朱衣宰楚城。”

    解首,即解元,科举乡试第一名。

    陈腾蛟,江西乡试乾隆庚午科武榜解元。其他无考。

    中丞,音zhōng chéng,古代官职。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御史中丞。因中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因负责察举非案,所以又称御史中执法。东汉以来,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唐、宋两代虽然设置御史大夫,也往往缺位,而以中丞代行其职。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的副职都御史即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两代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清代各省巡抚例兼右都御史衔,因此明、清巡抚也称中丞。

    阿公,即阿思哈(约1710—1776),萨克达氏,满洲正黄旗人。自官学生考授内阁中书,累迁刑部郎中,充军机处章京。乾隆十年(1745),擢甘肃布政使。十四年(1749),擢江西巡抚。旋调山西。十六年(1751),平阳旱,未亲往抚恤,诏责之。十七年(1752),上责其奏本进言错谬,不胜巡抚任,召还,夺官。寻授吏部员外郎。二十年(1755),以布政使衔派往准噶尔军前经理粮运。以军功受荐,二十二年(1757)再任江西巡抚。二十五年(1760),被劾受贿、勒索,议定绞刑,二十六年(1761),上宽免,以三品顶戴去乌鲁木齐赎罪。二十八年(1763),命往伊犁协同办事。二十九年(1764),任广东巡抚,旋调河南。三十四年(1769)任云贵总督。在征缅战争中表现不力,撤职召回任吏部侍郎,乾隆问话时应对无绪,贬伊犁赎罪。三十九年(1774)召回任军机处章京,旋任左都察御使。四十年(1775),命率军协助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因胆怯被告发,部议夺官,上命留任。四十一年(1776),署吏部尚书,旋即改任漕运总督。同年底去世,谥“庄恪”。按:本条摘录所以如此详细,是笔者对他的简历颇感兴趣。阿思哈屡次罢官,屡次复起,还得以善终,乾隆为何他如此爱恨交加?各位读者若知其背后原因,恳望赐教。

    牙校,音yá xiào,意思为低级武官。《新唐书·石雄传》:“(石雄)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宋·洪迈《容斋续笔·银青阶》:“国朝踵袭近代因循之弊,牙校有银青光禄大夫阶,卒长开国而有食邑。”

    驰笺,音chí jiān,意思是驰书。柳亚子《得毛主席书感赋》诗之一:“驰笺问疾殷勤甚,合走深山慰病妻。”

    藩司,指清代省级巡抚衙门中的承宣布政使司。主管领导为布政使,掌管一省官吏、赋税等;基本相当于分管副省长。衙门俗称“藩司,主官俗称“藩台”。

    彭家屏(1692—1757),字乐君,号青原,河南夏邑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六十年(1721)中进士。雍正八年(1730年),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考选山西道御史,外授直隶清河道。九年(1731)转任长芦盐运使;十三年(1735年)任保定知府。乾隆六年(1741)任江西布政使。十五年(1750),调任云南布政使,十九年(1754)任江苏布政使。二十年(1755年),入宫觐见,乞致仕回乡“养病”得准。二十二年(1757)春,乾隆南巡,家屏迎谒。上谘岁事,家屏奏:“夏邑及邻县永城上年被水灾独重。”但河南巡抚图尔炳阿在御前说“水未为灾”,上命偕家屏往勘。上问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师载奏如家屏言。上饬图尔炳阿。乾隆至徐州,密令步军统领衙门员外郎观音保微服往夏邑查看。上北还,又至徐州,夏邑民张钦拦路告状县吏隐灾不报。到邹县,夏邑民刘元德复诉县吏施赈不实。乾隆见夏邑庶民连续告御状,心中不悦,追查背后主使。刘元德供出是秀才段昌绪。乾隆命侍卫成林去夏邑查清此事。此时,观音保还奏夏邑灾甚重,积水久,田不可耕;灾民鬻子女,人不过钱二三百。上因夺图尔炳阿职,戍乌里雅苏台,诸县吏皆坐罪。成林至夏邑,与知县孙默召段昌绪不至,去家中搜查,于卧室搜出传钞吴三桂反清檄文,立即上报乾隆。上大怒,赦免图尔炳阿及诸县吏罪,官复原职,并令直隶总督方观承与图尔炳阿一起复查。召彭家屏到京,问其家有无吴三桂传钞檄及其他禁书。彭回答,有明代野史数种,没有看过。乾隆认为其答非所问,命夺职下刑部狱。彭子传笏惧怕获罪,把家里的明史书都焚烧了。段昌绪被斩首,彭家屏父子判斩监候,没收家产、田地分予贫民。此时,图尔炳阿又以彭家屏族谱上报,称“谱号大彭统记,其中御名皆直书不缺笔。”乾隆更怒,赐彭家屏狱中自尽。秋谳,乾隆以子为父隐,赦彭传笏死。乾隆一方面严厉处罚彭家屏等,一方面又召河南巡抚图尔炳阿至京师,逮捕下狱,后夺官,命往乌里雅苏台治饷。按:之所以把彭家屏之死摘录如此详细,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乾隆为了清洗前朝旧臣是如何残酷无情的。彭原是雍正宠臣李卫的得力下属,亦由其荐举在乾隆六年(1741)任江西布政使之职,但在乾隆一朝,任职十几年再无升迁,并在病休之后以私藏禁书之罪,弄得家破人亡。

    剧务,音jù wù,繁剧的事务。《北齐书·娄昭传》:“昭好酒,晚得偏风,虽愈,犹不能处剧务。”唐·白居易《哀二良文》:“故其历要官、参剧务,如刀剑发铏,割而无滞。”宋·文同《李坚甫净居杂题·静叟》诗:“米盐辞剧务,宫观得清资。”。”

    蒋苕生,即蒋士铨。

    辈,音bèi,汉字,释义:1、从非从车。本义为百辆车。《说文》:“军发车,百两为一辈。”2、分列成行的兵车,也指车列、,引申为辈分。辆本作两。今正。车之偁者,谓一车两轮,为辆。非,像鸟的翅膀左右展开,辈表示排开的战车。3、世;辈分。杜甫《赠李邕》:“古人不可见,前辈谁复继?”又如:前辈;后辈;长辈;晚辈。4、某类人。5、辈,量词,若批、次、趟的意思。《资治通鉴·王翦传》:“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则促召之使已四辈矣。”

    遽起,音jù qǐ,遽,本义是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引申为急,急速,仓猝,匆忙之意。遽尔(突然),匆遽。也有惊惧、慌张的意思:惶遽,遽怕,色遽(色:脸色)。本条“遽起”应该是”急忙起身”的意思。

    官烛,音guān zhú,意思是公家供给、供官吏办公用的蜡烛。《初学记》卷二五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巴祇为扬州刺史,与客坐闇中,不然(燃)官烛。”唐·杜甫 《台上》诗:“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宋·周紫芝 《竹坡诗话》:“中有家问(家问,即家信),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阅书。阅毕,命秉官烛如初。”

    端,音duān,量词,古代布帛类长度单位。其制不一。或说一丈六尺,或说两丈,或说六丈。《周礼·地官·媒氏》“入币纯帛无过五两”汉郑玄注:“五两,十端也……《杂记》曰:‘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然则每端二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

    (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913)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ix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