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影响学生成绩的诸多因素当中,20%取决于智力因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兴趣,信心,意志,性格,习惯等。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谁抓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谁就牵住了有效学习的牛鼻子,占据了课程改革的主动权。衡水中学的升学秘诀就在于强化课堂管理,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自觉,提高学习效能。
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不二法门,习惯是提升教学品质的绝密武器。可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母校送给学生最珍贵的毕业礼物,是伴随学生终身成长的核心素养,是铭刻一所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生动载体。
习惯表示面对某种突发情况时,可以不假思索、立刻做出反应,下意识的去做,这就叫习惯。看到桌上有污渍,地上有垃圾,主动去清扫,就是一种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从文明习惯可以判断一所学校德育的水平,从学习习惯可以判断一所学校的智育水平,从健身习惯可以判断一所学校的体育水平,从审美习惯可以判断一所学校的美育水平,因为习惯的背后体现出一个人、一群人和一批人的核心素养、文明教养和文化涵养。
习惯的背后反映一个人的品质,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提升一个人的境界。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坏习惯让人终身受累。优秀人才往往具有好习惯,好习惯往往成就大事业。
规则是习惯的基础,没有规则的长期练习,就没有习惯的刻意养成。许多老师制定了课堂规则,但是它没有经过学生的实践检验,学生不知道遵守规则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引起什么样的变化,也就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与认同,这种规则就是一个单方面的规定,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一种枷锁,既缺少执行规则的吸引力,又缺少尊重规则的敬畏心,所以很少有人去认真执行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不理解课堂规则的具体内容,既不知道如何执行,又没有执行规则的感受,还不知道如何评价,更不知道坚持的意义,养成习惯往往就是一纸空谈。所以制定规则要遵循四项标准,即可分解,可执行,可检测,可评价。
学习规则是习惯养成的前提,没有规则的有效应用,有没有规则的反复练习,也就没有期待的习惯养成。学习应用是习惯养成的条件,应用带来学习的加速度与高效能,值得仿效,值得坚持。但是考虑到学生的习性、惰性与行为反复,教师、家长、同伴的督促是习惯养成的催化剂。学生通过对规则应用的感受,换取对规则的认可与认同,产生一种自我激励和行为自律,这是习惯养成的关键。规则要适应学情,规范行为,指导学法,提升效能,起到一种引领作用,这是从应用、认可到坚持,促使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同时来自老师,家长,同学,尤其是自我的激励,更是习惯养成的精神动力。坚持就是习惯养成的重点。
习惯的基础是规则,习惯的应用是方法,习惯的价值是效能,习惯的背后是文化,习惯的沉淀是道德,习惯的修炼是品格,习惯的导向是自律,习惯的彰显是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