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由南宋洪迈所作,堪称宋代笔记小说中的出类拔萃之作。被誉为是补《资治通鉴》之不足、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珍品。
【原文】前代为监
人臣引古规戒,当近取前代,则事势相接,言之者有证,听之者足以监。《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书》曰:“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又曰:“我不可不监于有殷。”
又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周公作《无逸》,称商三宗,汉祖命群臣言吾所以有天下,项氏所以失天下,命陆贾著秦所以失天下。张释之为文帝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贾山借秦为喻。
贾谊请人主引商、周、秦事而观之。魏郑公上书于太宗云:“方隋之未乱,自谓必无乱;方隋之未亡,自谓必无亡。臣愿当今动静以隋为监。”马周云:“炀帝笑齐、魏之失国,今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齐、魏也。”
张玄素谏太宗治洛陽官曰:“乾陽毕功,隋人解体,恐陛下之过,甚于炀帝。若此役不息,同归于乱耳!”考《诗》、《书》所载及汉、唐诸名臣之论,有国者之龟镜也,议论之臣,宜以为法。
【译文】大臣引述古代的事例来规劝君主时,应当选取当时时代较近的前代史实,这样事势相接,劝说的人能提出具体而有力的证据,听的人也可引以为戒。
《诗经》说:“商朝的借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书》说:“现在商朝已经葬送了自己的社稷,我们周朝能不深深地引以为鉴吗?”又说:“我们不能不以商朝为借鉴。”又说:“殷朝承受天命的时间已久,因为不敬天命,不修其德,以致过早地亡了国。”
周公在《无逸》中称颂商朝的三位国王。汉高祖命群臣谈论自己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失天下。又命陆贾撰文论述秦朝灭亡的原因。张释之为汉文帝讲解秦、汉之间的历史,以此证明秦朝之所以失败,汉朝之所以成功的缘由。贾山借秦朝作比喻,来说明朝代更替的原因。
贾谊建议请君主阅读有关商朝、周朝和秦朝的史书。魏徵在给太宗皇帝的上书中说:“当隋朝尚未动乱的时候,自以为天下必定不会乱;当隋朝尚未亡的时候,也自以为必定不会亡。我希望现在的举措应以隋朝为鉴。”
马周说:“隋炀帝嘲笑齐、魏亡国,可是今天看隋炀帝,也如同炀帝看齐、魏一样。”张玄素对唐太宗整修洛陽宫进谏说:“乾陽宫修成,隋朝瓦解,我担心陛下的过失比隋炀帝还要严重。如果这项工程不停,唐朝也将与隋朝一样陷于动乱!”《诗经》和《尚书》所载,以及汉、唐诸名臣的论述,的确可以作为拥有国家之人的一面镜子,负责谏议的大臣们也应当深入地学习 ,用心体会。
【简析】论说文了,典型的结尾点题。事例结合道理,言之凿凿,据理说事,巧妙无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