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进入了清朝。
清朝刚开始时,对西学是持开放态度的。大家知道的康熙,年轻的时候学几何。学光学。
后来出了一个《不得已》案。提出了西学对儒学产生了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不得已要但对它。自此,西学中断。当时康熙宣布说“不许传教”理由是“免得多事。”
然后,复归与传统的儒学。并有了所谓的“乾嘉之学”,这是儒学的一个小高潮。可这个小高潮背后,有着文字狱的血泪。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知识分子无法从事与现实有密切关系额经世致用之学。不敢研究历史,于是只能“诠释古训”究锁名物。真所谓于世无患,于人无害。
乾嘉汉学里主要分两派,一派趋于保守,像段玉裁,王念孙;另一派是趋于激进的,像龚自珍和魏源。
龚自珍的外祖父就是段玉裁,但是他们两个大儒的方向不一样。梁启超增评论说“晚晴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龚自珍认为:自古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魏源向西方学习虽然带有浓烈的功利色彩,但也确实是要战争之后最重要的觉悟。如果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中国文化势必要改变方向和结构。可惜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时期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儒生。就是曾国藩。他倡导的是“经世致用之儒处学”。出于对最为现实的考虑,确实是晚晴思想界最先倡导理学的,并以理学思想统领湘军,以儒学传统与太平天国思想抗衡的少数人。
另外还有两位大儒:梁启超,康有为。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康有为还是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今文经学就是李斯小篆所定下的那些公羊学)
以上是清一代的儒学发展。
接下来到了现当代,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征程。
首先是辛亥革命。形成了两大阵营:遵孔,批孔。
这是一段群星璀璨的时期,大师们争论的非常激烈,胡适、顾颉刚、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冯友兰、钱穆。这些都是灿烂星河中的国学大师。
直到今天,我们如果花力气去将《论语》《孟子》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回归到一个真是的 儒学当中,看到儒学给每一个人的心灵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