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六篇创意写作的习作——基于童年生活的一个记忆角落:厨房。

布局
在我印象中,家里的第一个厨房,位于那个幽暗一居室的进门处。说它幽暗,是因为这套房子坐落在一层,光线不太好;而厨房又是进门第一间房,跨过它才会依次进入客厅和卧室。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厨房是一个小的长方形,进深不过3米,而宽度可能也就1米多点,除了灶台,留给走道的宽度也就70公分左右了。当时的厨房是没有抽油烟机的,只是在灶台的上方安装了一个简易的排风管道,延伸到厨房左侧窗户的排风扇。灶台是父亲自己做的水泥预制板,上边也是父亲铺的小块马赛克台面。不像现在灶台的不锈钢那么容易清理,当时的灶台总体上还是感觉不太容易打扫干净。
特质
有意思的是,即使在上世纪90年代,四川的很多地方从蜂窝煤直接升级到天然气,而当时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是用的煤气罐。因此在厨房“工作”,可能多有油烟之苦,但却没有更换煤气罐的体力活。
小时候的我,是几乎没有机会进入厨房干活的,每每都是在客厅,等待一盘盘家常好菜,带着香气从厨房被父母端出来。可能唯一有一次,是从老家来了两个姐姐,她们用这个厨房做了个当年的小吃——炒面粉,我于是有机会全程为她们打了个下手,那份小吃至今我还印象很深,虽然再也没有看到有人做或吃。在我印象中,炒面粉是将普通的面粉注入了灵魂——某几种调味剂,成品虽然还是一盘粉末,但热乎着香气扑鼻,至于口感呢,还是一团团的粉末——带着调味香料的粉末,足够给我解馋了。
番外
如果要洗菜,是要到门外的洗衣台的。这个洗衣台也是父亲用砖块加上水泥砂浆自己砌的,上面斜向内的洗衣台面是父亲自己做的钢筋混凝土台子,从厨房接出水管来,平时洗衣洗菜什么的倒也是方便。而洗衣台下,成了我们养鸡的笼子,平时会养一两只鸡,记忆中有一只母鸡一段时间内天天生蛋,作为小朋友的我,当时非常喜欢下午去鸡笼里摸蛋,是少年十足的成就感。可惜好景不长,这只母鸡最终成了盘中餐,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总是因此埋怨母亲,而母亲总会调侃到:“鸡生蛋,蛋生鸡,鸡鸡蛋蛋无穷尽!”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间“古早”厨房,那就是“烟火气”,是实打实的那种烟和火,还有些童年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