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就是愿意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很多父母没有这个能力,当孩子表达任何不开心,父母往往采取以下3种态度,无论有心还是无意。
第一种:安慰与讲道理。
“别难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别和他一般见识”
“多往好处想,别往心里去”
“你应该这么这么想”
也许你认为这些话很有道理,但这类安慰就是告诉孩子“你的事我不管”、“你要自己承担”、“我不愿看见你的难过”。
上面这些安慰词都带有某种责备,好像说“你不应该难过、不应该在意、不应该往心里去”,孩子会认为自己“表达了不该表达的东西”,从而对表达羞耻。
有时安慰的确管点用,那是由于你的在场,并非安慰本身。
第二种:自责与自我暴露。
还有的父母会说:
“都怪我不好”、
“我真糊涂”、
“我们也尽力了”
“我也不容易”
这比安慰更可怕,安慰最起码出于“某种自以为是的爱”,这些话却来自“恨!”
你的自责会让孩子内疚,让他觉得连累了父母,他们除应对自己的糟糕还要去缓解你的无能为力感。
第三种:制止与争吵。
“闭嘴,滚”
“有完没完,要哭滚出去哭!”
“别上学了看你学的熊样!”
这类父母视孩子为敌人,充满怨恨和报复,借孩子情绪来泄愤。
其实,真正的允许很简单:你在场,让他说,让他闹,让他哭,你唯一能做的只有“听”。
第二重,第三重境界是“认可”与“看见”。
你要先看见,才能做到认可,甚至要先看见,才能做到允许。
“看见”负面情绪背后的动力,这动力就是:期待亲密。
请问,你会冲谁发火?能让你发火的对象,都是你认为安全的、亲密的、准确的说是“让你恨铁不成钢的人”,尽管他一再令你失望,但你却离不开他,还是有期待,希望他能认可你,亲近你,重视你。
所以无论孩子多么“作”,都是因为他没办法让你“爱他”,一个从来不在你面前作的孩子是彻底绝望了。还能在你面前表现不好,证明他是勇敢的!
那么,认可也就不是问题,你会认可孩子情绪的表达,认可这份勇气,认可他的无奈,并为孩子还能对你而不对别人表达心存感激,才是真实的接纳。
如何做到真实的接纳:
第一:你要自我接纳,不能自我接纳就无法接纳别人。
第二,你的负面情绪要有去处。
第三,允许自己接不住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