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中医又称伤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为特征。
感冒的病因: 大多是受风寒,因此许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为了排寒气,比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而咳嗽是因为肺里有寒气或痰饮,身体要排出异物的保护性反应,有时宝宝感冒后会说胳膊疼、腿疼,这是因为寒气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所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增强宝宝的阳气,将寒气完全排出体外。
为什么我家宝宝老是生病?
经常遇到家长问:为什么我家宝宝老是生病?其实,现在家里有小朋友生病了,大部分医生会给小朋友开西药或者中成药,但是大部分西药只是单纯的将感冒症状抑制住,所受的寒气并没有排出体外。因此在症状消失(被抑制住)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朋友又生病了,其实并非再次受寒,而是原来的寒气没有排出,所以当西药的药效过去之后,身体又开始排寒的斗争了。
于是乎,小儿推拿呼之欲出,当当当当~~~
小儿推拿建立在基础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的穴位,以调节机体的机能,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作用:
1,提高小儿机体的各项机能,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
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3,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特点:
1,易
2,佳
3,安全
4,小儿易于接受(亲子游戏)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最多,孩子好动、易出汗、毛孔张开、如果遇到寒气、就容易感冒。
症状表现:打喷嚏、流鼻涕、畏寒、无汗、小便清长。
适用的推拿手法:
(一)外感四大
1,开天门:眉心到发际,150次。 (此手法有助眠作用)
2,推坎宫:眉心到太阳,150次。 (此手法有助眠作用)
3,揉太阳:眉尖和眼角的交汇处,150次。
4,揉耳后高骨:两侧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150次。
(二)推三关 前臂内侧(靠近大拇指)手腕至手肘,300次。
(三)捏脊或擦工字背
1,捏脊:从龟尾开始,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捏10次,中途不可停。
2,工字背:第一笔横—— 两肩胛骨之间; 第二笔竖——脊柱当中,捎带力;第三笔横——肚脐和腰线正后方。 每个笔画150次。
风热感冒
症状表现:反复流黄鼻涕,舌尖红。尿黄,大便不通,火气大,有时伴烦躁情绪。
适用的推拿手法:
(一)外感四大
(二)清肺经:无名指的指根至指尖,300次。
(三)清天河水:前臂内侧中央:手腕至手肘,沾温水推,300次。
注意: 清天河水非保健手法,发烧适用。 另外。也可治起床气,150次左右。
发烧
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感冒、积食、幼儿急疹、荨麻疹等均可引起发烧,发烧是正邪交争,身体免疫力对抗的外在表现。
37.0℃—37.1℃:可不处理
低烧: 37.5℃—38.5℃:清天河水300次,捏脊10次。
高烧: >38.5℃:清天河水500-600次,沾温水捏脊15-20次。 配合泡温水澡,水温比体温低2℃。此手法适用退高烧,可一天三次或者每隔两小时一次。
若小朋友不太接受清天河水,也可用小马过河法(或叫打马过天河),位置同清天河水——前臂内侧中央手腕至手肘,只是手法是拍,密集叠加的拍,20次。
同时观察大便,若通畅则更容易退烧,若出汗也更容易退烧。
注意事项:
1,营造安心温暖的氛围;
2,避免过饱或过饥,饭后一小时以后做推拿比较合适;
3,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剪掉指甲再推拿按摩;
4,按摩时间不宜过长,速度可稍快,单个穴位控制在1-2分钟。
5,开天门、推三关和擦工字背,这三个手法适合搭配油按摩为佳,推荐食用油的橄榄油或者茶籽油。
6,适用手的穴位都推荐用左手,效果更好。
另外两个实用的穴位:
1,清嗓子,似有痰:
膻中穴: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揉150次。
2,咳嗽:
二马穴:手背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的凹陷中,从无名指和小拇指中间向上推,到推不动的地方即为二马穴,150次。
后续还有小儿推拿的其他篇,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