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周岭《认知驱动》/成长
第六章 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 《认知觉醒》的自序里,我已经提到了部分答案的线索,不过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时机更好,因为在我看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觉醒有三个依据。一是“愿望觉醒”,即一个人从不知道要变好到想要变好,从“浑浑噩噩”的状态转而开始对“美好生活”有了强烈的向往。二是“方法觉醒”,即一个人从不知道怎么变好到知道怎么变好,其行动力从盲目的毅力支撑升级到科学的认知驱动。三是“目标觉醒”,即一个人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去做成一件或多件对自己和他人有用的事,让自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认知驱动》 -----周岭
想改变自己是一种成长,但很多人在成长的路上陷入了迷茫。
往往是找不到愿望、科学合理的方法,目标、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三个觉醒”。
在刚刚想改变的时候,人会有无数的想法:喜欢音乐的,想发展自己的爱好、痛恨上班的,想成为自由职业者。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的确是你思考的路径,但仅仅是有了愿望、没有合理的方法,也不会找到正确的目标。
喜欢音乐,你可以在某音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艺。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很少有人观看,个位数的观看量往往让人坚持不下去。
此时你要考虑的是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带给别人美的感受,是否还有新的表现方式,能够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然后坚持、坚持、坚持。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能够持续为别人带来愉悦的,这种愉悦包括美感、价值、和看到自我的价值。
前两者是带个别人的,后者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你会发现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好,仅仅这一点,能为你带来的不仅仅是关注,更是自我成长的开端。
痛苦于只能上班的,从这个角度思考:我怎么能随心所欲?我怎么能改变现状?有了这种愿望,你才能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
读书时候,为了考试和家长的愿望,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又因为工作不好找而先将就着一份工作,这种将就如果自己不想继续下去,就要思考怎么让两者兼容。
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随心所欲的,即便是现在你毫无家累,但是父母已经逐渐老去,你只能让自己慢慢学会逐步接过家庭的担子。
但这个过程,不意味着你就没有机会发展你自己了。
网上曾经有过“一舞成名”的快递小哥,自己下班后天天“自虐”式的训练、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在工作之余他已经默默地练习了三年。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与其有时间沉迷于游戏、追剧、打赏,不如静下心来培养一个让自己能够一点一滴获得收获的爱好。
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你会感谢十年前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