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了大学,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遇到同样陌生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有时,半夜三更间亦或是独自发呆时,看着他们沉敛温健的文字,听着他们不凡脱俗的谈吐,还有隐隐散发着的温雅多学的气质时,才愈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可细想,我或许从未真正或者是很少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做出实质性努力,又好像一直在挥霍上天赐予我的唯一的一点可以算作天赋的东西,而我,却一直无知的沉浸在那种一丁点的天赋中,兀自挥霍。看着身边的他们,为着自己在意的、喜欢的东西而不断充实的自己,从未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独特魅力时,心中不由得羡慕,还有嫉妒。
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在过去的岁月里,兀自沉淀着,而又慢慢的崭露头角,引人注目。但我知道,这样的他们是极其具有吸引力的,于我而言,更是如此。人喜欢的,亦或是被吸引的人,往往都是自己希望所能成为的那种人。自己做不到的,别人却做到了,这样的他们,是自己所掩藏不住的那种欣喜,乃至于兀自沉沦。
可当你接触他们越多,你会发现,你喜欢的、吸引住你的那个人,跟你真的很像,你仿佛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你自己的缩影。我一直相信着,每一个文字细腻温和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有孤独做伴的。而不管是你、我或是他们,那种经年沉淀的孤独,会在某个时空的某一刻,撕扯着逼现内心最为隐秘的孤独。有时候孤独久了,也就习惯了把孤独锁进内心,不管他人如何窥探,或好意、或不善、或温暖,自己也会下意识的拒之不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久了,就想一个人了。
我不止在一个同自己相似的人身上看到这种孤独,可大家的内心越是孤寂,平日里表现出来的,却越发是没脸没皮。白日里有多喧嚣多热闹,深夜里剖开自我时,就有多孤独多思绪。因此,他们也仿佛是约定俗成一般,经常深夜里灵感乍现,文思泉涌的扔出一段文字,奈你读了心有千千结,第二日他们依旧没脸没皮。
抛却其他,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喜欢古风文字歌曲却又追着日漫不放,喜欢怀旧缓慢的老电影却又赶着悚人烧脑的小说看,喜欢国学古文古人却又执着沉迷于明星无法自拔,喜欢一个人独处看书听音乐漫步却又害怕一个人处于闹市,喜欢搞些浪漫的小事情却又是一个骨子里保守的人……自己的事情,终归难以述清。但总归,我竟的的确确是一个习惯孤独却又不喜欢孤独的矛盾分子。
回归之前,我喜欢着那群我羡慕着的他们的文字,总觉得透过他们的文字,我能看到自己的倒影,他们写得越多,我对自己也更为熟悉。不知不觉里,我与他们更为相似了,却始终难以缩减差距。我知道我是不该有太多的攀比心的,但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错,只有在不停的对比中,才能更了解他们,才能更清楚的听到自己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