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的本质是安全感的缺失。
这种不安全感从社交前就已经开始了。
一个社恐的人,在与陌生人会面前会无限放大本次社交的重要性,满脑子都是担心:担心自己的表现,担心自己的形象,担心自己的能力,等等。
好不容易等到了见面,又开始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每一个动作都谨小慎微,每一句话都反复斟酌,总觉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特别紧张。
这还没完,好不容易结束了会面,又开启了自我批判模式,脑海里萦绕着自己表现不好的地方,继而特别后悔自己的言行。
社恐严重的人,连打电话发信息都会有巨大的压力。对于社恐者来说,每一次社交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社交压力,所以,最好的存在就是这个世界都忘了我吧。
是什么让社恐者缺乏安全感了呢?
社恐者在跟他人发生连接时,总会感觉不舒服,认为自己「不够好」,产生挫败感,导致安全感丧失。
社交的本质是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展示,而挫败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让自己迷失在负面的自我评价中。这样一方面更加害怕社交,每次社交都要给自己做大量的心理建设来克服恐惧。另一方面社交时更加关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非自己的真实表现。
换句话说,社恐者的社交模式是一种防御型社交模式。
本来我们应该主动关注社交本身,在大脑中形成社交反馈回路,积累大量的社交心理资源,包括社交经验、乐趣和成就感等,享受社交带来的奖赏。
然而,社恐者只关注社交对象眼中的自己,无法享受社交反馈回路带来的奖赏。于是,害怕社交,避免社交,不去社交,恐惧社交……每一次社交对社恐者而言都是一道道坎,即便迈过去也感受不到任何愉悦,只是暗自庆幸「终于熬过去了」。
社交就像一个黑洞,无情地吞噬着社恐者们的精力、心力,乃至体力。
那么,社恐者有哪些表现呢?
Sandstrom 和 Boothby 在 2021 年提出社恐来源有三种:
1,恐惧社交内容的不确定性。跟陌生人交流是一件极其不确定性的事情,难以控制,我们天生抵触高风险。因此,在社交中容易尴尬、拘谨,从而导致不欢而散。
2,担心社交对象的感受。在社交中,我们容易自我贬低、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足以让别人喜欢。于是,总在社交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无限放大。
3,害怕自己的沟通技巧。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从而丧失社交自信。不知道如何开启谈话,不知道谈什么,也不知道如何结束。
一言以蔽之,社恐者无法在社交中感受到掌控感,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感,充满挫败经验,导致安全感丧失。
那么,不社交可以吗?
显然不行。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社交而存在,包括住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首先,生而为人我们离不开社交,就像手机离不开信号一样。
手机无时无刻都在搜索信号,而人始终都在寻找连接。这种寻找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一开始只是连接父母,然后逐步扩大连接范围,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连接他人,融入群落。
其次,心理学家也将社交作为人类的基本需求看待。
社交之于人类就如吃饭睡觉同等重要,一旦缺乏就会危及健康。焦虑、恐惧、内疚、羞耻、自卑等情绪或多或少都与缺乏社交有关。有研究指出社交隔离会增加 30% 的死亡风险。长期缺乏社交相当于严重肥胖或者每天抽 15 根烟。
第三,社交是展示自我价值和意义的唯一途径。
我们只能在与他人连接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社恐者总在脑海里上演自己做错事情或者后悔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并通过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来毁灭自己的高能表现。
如何打破社恐呢?
走出社恐的第一步是打破心理恐惧。
实际上,大部分人在高估社交难度的同时,低估了自己的社交能力,社恐者尤为如此。
社交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社交间隙(linking gap)」。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认为别人喜欢我的程度」和「别人实际喜欢我的程度」是有差距的。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低估别人对我们的喜欢程度。2018年一项研究显示:在所有的社交活动结束后,人们预估别人喜欢自己的程度要比实际喜欢程度低 10%。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部分社交都是有收获的。至少在社交中,我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堪。
当你觉得自己有点冒失的时候,别人或许在为自己的敷衍感到抱歉。
当你认为对方耿耿于怀你的拒绝时,别人正在为自己的唐突感到后悔。
当你在等待别人打分的时候,别人也在等待你的打分。
有了这个心理基础,我们可以开启一些轻社交。
1,参加同好社群。
共读一本书,共看一部电影,一块去骑行,等等。这些活动能够减少我们跟陌生人社交时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升自我掌控感。
2,进行快闪社交。
快闪社交是指不以交友为目的的社交。在一场社交活动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有共同爱好的陌生人,于是,一块聊了聊,结束的时候,相互致意,并不保留联系方式。能不能再遇到,随缘。
社交压力的一部分源自维护社交的成本,多一个朋友就得多维系一份感情。快闪社交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3,坦诚曝光自我。
实际上,任何一场社交都是一次信息的互通有无。坦率、直接的曝光自我,比曲里拐弯的表达效果要好上一百万倍。
在任何社交中,都不要让对方猜你的想法。「你猜」是一切社交的死亡之谷。
换句话说,就是做个言行一致的人。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要强装喜欢。
不方便就是不方便,不要强装方便。
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
拒绝就是拒绝,不要勉强答应。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想社交和不会社交是两回事。
前者的表现是独处,不希望花太多时间在社交上,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者的表现是孤独,无法与人有效社交,导致无法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一个检查自己是否社恐的便捷方法,就是看自己的状态是独处呢,还是孤独。
更多内容关注公号:陈小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