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384017/d453de5eabdf21b5.jpg)
我对颜色有特殊的喜好,尤其是那些灿烂热烈的,常常为那妖艳而惊羡不已。所以便总为盲者悲哀,以为他们在那无尽的黑暗里摸索,却永远也见不到春夏秋冬的色彩,在那孤绝之中倍受生命的无奈。然而现在我渐渐改变了这种看法,想那黑暗中虔心的摸索,或许还能寻出荒芜和繁华过后的茫然!
白,万物之始也。未开世前宇宙一团混沌,白茫茫一片。洪荒是最大的实在,然后或许是一滴雨露的滋润,才使荒凉的大地生出生命万物。刚出世的孩童,他的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然后随着日后的学习才慢慢填补起来。但是当他的空白越来越少,杂念越来越多而又乘载着无法摆脱的压力时,他便又想着回到那未见世前的空白,可是他终究回不去了,于是就开始冥想苦思,要寻求上帝的忏悔,于是名目繁多的宗教便以各种途径来完成这忏悔。忏悔后才能反璞皈真,然而这真又非那真,想回到未开世前的空白可能吗?因此就要学会达观,要看透,要明了。于是林语堂说:“中国人的最高理想就是要成为一个有着明慧的悟性的达观的人。”我认为不无道理。真正的智者不会去做那些他做不到的事情,而是会把他做的到的真正做好,这比那些苦行家要实在的多,他知道真正的白不是苦行出来的,而是从那世间杂乱的颜色中提取出来的,是一种于纷扰喧闹处的自然。于是大隐隐于市,那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我的人,内心清静而空灵,这不正是那透彻的白吗?清洁而高渺。
黑是生命的结束,是历经各种撩人的色彩后的凝结。不是有人说人的灵魂是黑色的吗?黑,也许它的布囊里有着我们望之竦然的恐怖,但那其实不过是怕死的人类自造的囹圄罢了。黑,它是那样深邃,那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人们对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人死了之后要下地狱,地狱是什么颜色?黑色;宇宙中不为人知的漩涡叫什么?黑洞。我们对黑的不解使我们对它心怀敬畏。因为我们对事物的了解首先要经过眼睛,闭上眼睛我们只看见无尽的黑暗,这时我们就没有那物象去供描摹,供思考。有人会说我们闭着眼也能思考啊?这我承认,那是因为你没闭眼前看见了那物,不是吗?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唯物论最基本的观点。
黑也因人们的不解而渐渐神圣起来,人们总揣测着死后会变成什么,会不会有轮回,有来生?然后又陷入宗教的迷雾,搞的玄而又玄。黑却兀自在一旁讪笑着,闭而不答。
中国的国画是黑白水墨画,墨的浓淡在纸上泼洒出形象恣意的山水虫鱼,可谓神品。而那画画的大都是胸有沟壑的文人,他们又大都参透了生死,所以才会将黑白处理的那么得当,于起落处足见风韵。一花一竹共一觞一酒,洒脱成雅致。中国的围棋也是黑白二子,容乾坤之广,阴阳之变,文人从黑白中领悟了生命的真,又从佛学中明白了性本清静,从老庄中习得无为之道,于是三教合一铸就了中国文人的思想基础。然而中国到底没有陷入宗教的迷雾,他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对于自身与社会的突围,从而找到了对黑白的定位——即不怖惧于黑的神秘也不执着于白的回归。他们对黑充满敬畏而勇于探索,同时又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寻求心灵的栖息。他们去繁从简,于是乐得自然。这样,黑与白才构成了整个生命的始终。中间的喜怒哀乐都是过渡,那似乎很漫长,但走进幽冥后便在黑的无尽里渐渐忘记。
窗外的月升到中天了,然而我脑中也已尽是黑白的画面,面前出现一片洪荒,在那梦深深处无尽凄凉。回过神来缕一缕思绪,已是零点一刻,该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