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进报社访安平

初进报社访安平

作者: 徐振雷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2:36 被阅读0次

          初进报社访安平

    初进报社访安平

       我是一个从新闻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编采人员,多年来,对我从事新闻专业的第一次采访,一直记忆犹新。                       1958年我24岁。这年5月下旬,我走进石家庄地区《建设日报》社大门,到“综合组”当编辑。时间才过十多天,领导就给了我一项任务:去安平县,采写该县扫除文盲工作。当时,可参考的只这样一句话:”安平扫除文盲工作进展快,要实现““文化县“””。“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没有多想,就接收了任务。

    初进报社访安平

      当时去安平县,没有直通车,是要从石家庄乘火车到深县前磨头车站,再改乘长途汽车到达。这样的旅途,对我这个未出过远门的年轻人来说,到处觉着新鲜。       从深县前磨头到安平,要先通过深县境内。这“深南”几十里远,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看不到农作物,有的只是一种俗语叫“悬传柳”的灌木,稀稀啦啦地长在那里。看到的一些村庄,房舍也都是在高土台上,说是为了防止夏季洪水。最为使我吃惊的是,当汽车到达安平老城时,看到竟是一大片废墟。这是,时间才过去一年多的1956年,夏季发洪水,把整个一座安平城给毁掉了。看到这种凄惨景象,心想这次采访的原来是一个重灾县。                           受灾后,安平县委、县政府,在老县城北边地势较高的地方,盖起几排小房子,办理公务。没有县招待所,我这个来访的记者,就住在了教育科的办公室里。吃饭,在干部食堂。这个机关食堂,是在一排小房的尽头,操作间狭小,一些炊具就放在露天地。人们吃饭,就端着碗蹲在地上。记得当时苍蝇很多,嗡嗡乱趴乱飞,每顿饭都是在“轰打”苍蝇中吃过。       安平县受灾后,机关设施简陋,人们生活条件艰苦,但在座谈访问中,得到的资料,看到的干部精神面貌,却是朝气蓬勃、激动人心的。这个县,灾后依然坚持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统筹兼顾的方针,努力夺取农业生产、民校教育双丰收。自地委提出加快扫除文盲工作步伐的要求后,县委成里了以弟二书记挂帅、共青团、妇联、兵役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扫盲指挥部。各乡、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扫盲干部都按衔佩带证章或袖章,全县展开轰轰烈烈的扫盲宣传活动。各村采取集中识字班晚上、午间学,小先生包教包学,小黑板认字,结合农活认字等多种形式,开展识字活动。检查督促、表杨先进成为制度,脱盲的“文化户”挂光荣牌,全县形成浓烈的热心教、努力学的氛围。到今年6上旬,全县第一批7000多名青壮年文盲,学完了规定的识字课本,摘掉文盲帽子。眼下,全县正朝着 基本扫除青年文盲、实现“文化县”的目标前进。安平扫盲运动的生动事迹,感动着我,使我很快写出了一篇1100多字的工作通讯式的新闻报道。        新闻稿写成了,县教育科的科长对我说:”张同志要见见您”。“张同志,是谁?”我问。教育科长说:“是县委张书记”。教育科长又解释说,他们这里当面、背后都是这样称呼县委领导人。啊!原来安平县依然行施的是”党内称同志”的好传統,我不禁在心底里大加称赞。                   安平县委书记是位老同志,他衣着简扑,办公室用具简陋,语言朴实。当我把写成的稿子读完请他指点时,他褒奖话多,连连肯定我这个年轻记者的采写工作。说,地委的《建设日报》社来记者采访县的扫盲工作,是对本县工作的支持与促进。他还加重语气,诚恳地谈到本县工作的不足之处。这位县委书记求真务实、和蔼可敬的作风,体现着该县干部在加强作风建设中的精神面貌。在扫盲工作中,这个县的乡社的干部,努力践行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他们到识字班、农民户和不同的教学、识字场合,总结、推广教学典型经验,帮先进带后进,把扫盲工作引向深入,许多干部作出了显著成绩。在6月初,该县召开的全县扫盲积极分子会议上,多名干部和民校教师积极分子一起,名字上了光荣榜,本人走上了领奖台。                     安平县这次采访的经历,受益匪浅,。它一直是我热爱新闻工作、履行新闻工作职责精神动力的一部分。

    初进报社访安平 上传中,请稍候...

    初进报社访安平

    (2019年3月上旬成文、之后配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进报社访安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ac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