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有关教育,其实真的是没有上万种也有上千种的说法。
1.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是后天教育胜过天赋教育;天赋把握很重要,后天教育更重要;
2.蒙台利梭认为教育并不是老师教什么给孩子,教育是人类个体自我实现的自然过程,不是说教而是在环境中的一种体验。
3.生命树张嘉添老师则倡导回归孩子天性和个性需求,家长做觉醒的教育,更做觉醒的父母;
4.格局商学院黄春春老师则认为,教育必须是和善而坚定的,这取决于您对孩子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观念。
而天红则认为:
把控孩子的情绪问题,你就把控了所有问题的关键。
因为有时候其实孩子不用我们家长教,而是他们时时刻刻在教育着我们家长,是他们在教育我们怎么样去爱着他们?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是快乐开心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成恋人一样去关爱着他们;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是有责任有担当的,那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成领导一样去尊重他们;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懂得感恩包容,那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成老师一样,在他们面前我们则需要不耻下问。
……
而发现和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敏锐的心去发现他们情绪的变迁,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就举个小例子。
关于偏心对待:
晚上10:40,
读高三的老大晚自习回来了,我把早上买回来的榴莲拿出来分给孩子们吃。
上四年级的老二愉悦的对老大说,“这个我不吃,是妈妈买给你吃的”。其实我知道老二不习惯榴莲那种味道。
老大要喝水,我说:“儿子,来倒点水吧,我担心你晚上没水喝,所以特意买了一瓶水,来,多倒点喝吧”。我确实心疼老大,毕竟上高三啦,每天早上6点就去学校,晚上要到10:40才回家,为了锻炼身体,他还特意每天都坚持跑步回家,跑步与放学成二合一了。自从高三后,他每天那么晚回家,也从不要求我去接他。我心疼他,觉得理所当然。
老二要喝水,我回答:“小家伙,那里有,你自己倒呀!”小家伙每天都伴在我身边,四点多一点点就放学了,他就喜欢黏着我,要不就是玩电脑玩手机,作业不是很多,所以他空闲的时间也比较多。我觉得让他自己倒水,我并不觉得怎么样?
可这中间微妙的感觉太慑人了。在老二身上发生的情绪问题可就大了,那种情绪的变迁让我敏感地感觉到了。
老二委屈的都快要掉眼泪了:“老妈,你好偏心!”
我内心惊奇:“我偏心了吗?我自问没有啊!”
但一看到老二那憋着的嘴唇,满脸的沮丧和哀伤的眼神。我内心震撼,我真的伤害到了我的小儿子吗?
我俯下身子,温和的询问老二:“能告诉妈妈哪偏心了吗?慢慢来改。”
儿子抬起头来,用那哀伤的眼神看着我说:“你自己说的话倒不是很偏心,但是你的语气好偏心哦!”小家伙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亲爱的儿子,你怎么会有如此敏锐的心啊!我回忆我的语气中并没有现实中差距那么大。但我确实是伤到了孩子的心,那颗异常敏感的心。
我赶紧给我的老二道歉:“对不起,宝贝,我一定改,妈妈以后一定好好注意自己的语气,当妈妈都是同样的,爱着你们两个,这个你一定要相信!”
小儿子的情绪这才慢慢的缓解一点点。
儿子其实明白妈妈对他们两个人的爱,但他更在乎的是妈妈对他们两个人的态度。在他眼里,这就是偏心对待!!
有时候我们一个眼神,一个语调,一种语气,都能让他们敏锐的心受到伤害。
而我们有时候却毫无知觉,毫不在意,回想起曾经的漫骂,指责,痛打,那究竟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呢???
自那一次起,对于孩子,我一直告诫着自己:
我一定要时刻保持一颗觉察的心,公平公正的心和敢于认错的心。
真的,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口口声声说是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我们的心却没有孩子的心那么细腻,也没有他们的心那么敏锐。其实我们的孩子根本就不用我们教,因为我们也教不了他们。
相反的,是他们时时刻刻在教育着我们,提醒着我们,如果我们不具备公正公平的态度,如果我们不具备教育他们的资格,那他们一定会以一种“自我创造,自我选择”的对抗方式来面对我们家长。而他们的这种对抗方式不就刚刚好触犯了我们的底线和不成形的原则吗?
他们的“自我创造,自我修复”,便理所当然的变成了我们大人眼中的“叛逆”。
觉察孩子的情绪,发现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的根源,释放他们的情绪,安抚他们的心情,放飞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其实不用我们教,我们只需要陪伴他们一同感受生活的体验,让他们来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去爱着他们?”
不管我们是以恋人的形式来对待他们,还是以领导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还是以导师的身份对待他们。其实都是他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年轻时候的我们虽然是在养育他们,但是他们却在教育我们:“不管我们生活条件怎么样?,再苦再累或甜,他们都在不离不弃陪伴着我们”。
当我们做家长老了,不中用了,他们也依然在教育着我们,“教我们家长应该如何面对今后孤独,落寞的晚年。而他们也始终对我们不离不弃……”!
(还有好多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整理好了再详细写吧!)
原网页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