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特的一生》 [俄] 格拉宁
这是我近期通读一遍又细读的成功励志类书籍。
全是第一遍和第二遍隔着时间最短的了,这书看着费劲。四章之前。根本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看第二遍前,利用驾照练车空闲时间看了一遍配套的 如何阅读《奇特的一生》,看一些大咖的读书心得,再阅读难度下降了不少。
书中讲述了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一生取得惊人的成就。因为它被定义为“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文献小说”内容比较杂乱,关于时间统计法的应用方法作者从第四章才开始阐述,每次的阐述都是逐渐深入,通过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本”一点点揭开“时间记录法”的神秘面纱。能力和时间所限,只能随作者一点点揭开“时间记录法”面纱。
柳比歇夫可以精确的告知时间
柳比歇夫每天都要结算他的时间,算出这个那个都用了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多年来经常看表的结果,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身体深处滴答滴答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
通过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能准确估算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时间统计法”的重要前提——确定一生的奋斗目标
柳比歇夫一生以创立生物分类法为目标,正是因为这个宏达的目标才可以让他可以坚持56年一刻不停地做“时间统计”。
“除了工作,休息、看报、散步等所有的活动花费的时间,柳比歇夫都记录日记。这样到底好不好?给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定的那么死。
然而柳比歇夫的命运并非如此。他的一生是朝气蓬勃、和谐协调的。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既定目标,在他生活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时间统计法的本质:针对过程“事件·时间日志”
柳比歇夫记下的工作起讫的时间误差不会超过5分钟。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他都要刨除。柳比歇夫计算的是纯时间。纯时间要比毛时间(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少得多。
柳比歇夫时间日志流程:
计划: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柳比歇夫觉得用的时间应该和他从事的工作相称)。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比如头脑清醒应该钻研数学,累了变看书。
同时在工作中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该真正做工作3个小时,不想不想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看来柳比歇夫早在几十年前就早已会运用卡尔·纽波特《深度工作》的理念)
事件·时间记录法存在的关键在于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因为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就像某些研究所那样,光会做计划,却不操心计划能不能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