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叔说他一小时写出好日更,我知道这是长久以来的积累所练就的功力,对于我来说,达到两小时写出来已经很不错了。
其实我算了算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大概上下班时间是1小时,中午吃饭半小时,其他时间,不是在公司上班,就是在家里,时间相对比较完整。
原来上下班的时间,也就听听音频课、看看书,中午刷个朋友圈还是奔着捕捉公司宣传动态去的,所以整体上来说,碎片化的时间,我如果用起来,效率应该还是不错的,不过关键是灵感的诞生。
大叔说这种写作方法要养成三个关键习惯:
一是一有灵感马上记录,其实我的最大问题灵感它不光临我的脑袋。我想了想为什么不光临我的脑袋,除了我有时候看到了精彩的句子,但没有记录下来输入不够,交流沟通也是有限的。另外是公司的写作风格决定了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是要实实在在有参考的东西,你可以发挥下语言优势,但别超越。从这点来看,除了完成公司工作,我要不断扩展涉猎范围,尝试其他的东西,也要不断积累素材才行,否则形成固定模式,非常不利于自我提升。
二是马上抽时间把灵感变成提纲。但是我在实践把灵感变成框架的过程中发现,好难哦,感觉写的不行。因为列框架可以,然后再往下变成一段段文字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说才是最合适的,其实还是积累不够,素材不够,没想清楚。
三是平时有意识积累各种写作框架。其实我在写公司新闻报道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新闻的框架就是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概述整个事件,第2、3、4段叙述事情经过,最后一段总结,突出新闻的价值,展现企业的文化。不同的就是,写作的人站的高度和积累不同,写出的文章高下立判,看似简单的框架,其实文章内部的起承转合用的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
积累框架,知道了文章怎么写,不断使用框架,才能把框架用好、用精。目前我积累的框架实在不多,以后看到好文章,可以多做做分析文。
关于碎片化写作单位
时间管理就是道理很好懂,但做到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我今天特意设定单位工作时间,发现我超时了,而且没做好。想起了拆书的时候聊到,任务和行动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很多时候没把任务拆分就去做,就会出现耗时比预计时间多的问题。其实碎片化写作也是一样,大叔的文章写作时先列骨架,然后筋骨,最后血脉,一点点丰满起来,而我写文章,特别是突然接到一篇写作任务,先去查资料,然后再去列出可选题目,然后再根据资料写,虽然列了框架,但是在写的时候,会写着写着觉得不对,然后去改,最后完成时,会比较耗时。
其实在时间不急的情况下,我完全可以先找资料分析下,列出各种题目,分析是否可行,然后再列出提纲。但这个时候不能急着写,而是先放一放,做其他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去审视这个提纲,然后基本确定后再细化提纲,针对每个小节思考清楚,然后补充素材,这样文章写起来就顺畅多了。一蹴而就写文章的确不好写,我之前尝试快点把一篇文章写出来,结果因为自己思考不足,虽然在网上搜了一大把资料,但还是没写好。
关于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心流写作
对照大叔的5条,内心接纳真是我的第一大障碍,回想工作以来,很多工作一拖再拖不想做,其实就是内心抗拒,一旦意识到这个工作必须要做,决不能再拖的时候,只要不被人打扰,就很快做完了。
其实对于写作这件事,我不是不想写,而是觉得人家写的那么好,自己写的差,都不好意思写,更不好意思拿出来让大家看,久而久之,我都是在工作的时候才写文章,其他时候都不愿意写的。
先完成再完美,这句话最适合我了,因为我其实有点完美主义倾向,想一次把事情做好。
虽然大叔讲的是碎片化写作,但这其实不仅仅用在碎片化写作上,正如大叔直播的时候说的,就是专门的时间来写作,也是一定要有所积累,否则很难快速写一篇文章。特别是写作这件事,一定是先想而后写,如果顺序弄反了,肯定是事倍功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