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不是心烦,而是心散

你不是心烦,而是心散

作者: 释续祥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10:17 被阅读0次

首发丨腾讯佛学

我们常说自己会心烦,自己会心乱。

有些人就拿这个当借口,作为自己不想努力的原因,去吃喝玩乐的放逸。

但你知道吗?心烦其实是一个假概念

说到这里,就要扯远一些,因为我们通常说一个概念是假的,很容易让人把这句话本身也当成假的。

你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概念”不都是假的吗?不都是神经元彼此放电的瞬间所产生的那稍纵即逝的火花吗?

说一个概念是假概念的,就像是说一个李鬼是假李鬼一样令人觉得滑稽。

但是其实仔细区分,也还是可以分一个真假。佛教唯识宗的这个判断办法,有两点。

看这个概念有没有其独立独特的作用,如果有,那这个概念就是真实的,如果不是,或者说是由其他的很多概念的作用重叠而生的概念,那这个概念就是所谓的“假法”。

举个例子,红黄蓝三原色就好比是真实的概念,而由蓝色与红色混叠产生的紫色就好比是假的概念。

如果这个概念更加接近本质,它有着更加接近本质的特性,则将其判为真实,如果它的作用是浮于表面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概念是假法。那这个概念就是假法。

扯完了这两点就不难发现,心烦其实是个伪概念。

心烦的本质其实是心散和心乱,在佛教中有个专门的词语叫散乱

这是一种心就像一只猴子上蹿下跳的状态一样。

散乱的散,是指注意力比较散碎,无法长时间集中,而乱就是因为散,所以会在不同的“所缘境”之间跳跃,而不能好好安住,这也就是所谓的散乱 “易缘”,更是我们日常心烦的主要原因。

散乱二字中,乱只是随之而来的必然症状,散才是我们要集中优势精力解决的主要矛盾。

如果概念的真伪容易把人绕晕,那还可以说心烦更像是一种表征的的描述,心散则是一种本质上的探究,不去从本质上探究而只是拘泥于现象,你就要永远无法解决病灶,直击问题本身。

好比去年冬天时我一直在咳嗽,起初不在意,后来越咳越厉害,尤其是晚上咳得整宿整宿无法入眠,就只好去喝糖浆,虽然不咳嗽了,但是肺还是会很难受,痰还有血,咳嗽的那种冲动也一直挥之不去,后来只好去看医生,医生给我开了一些杀菌的药,吃了后把肺部的感染处理掉,就痊愈了。

医生告诉我最初听老人建议喝的糖浆里面有类似于毒品成分的麻黄碱,能够有麻痹抑制咳嗽的作用,它能够缓解这种咳嗽,但是它不能彻底治愈。

某种程度上,当我们觉得自己“心烦”时,做的那些逛吃的消遣就像是那瓶含有麻黄碱的糖浆,可以抑制发作,但不能彻底治愈。

所以我说心烦是个伪概念,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最要命的就是:

因为它不能直击本质,所以并不能够给我们接下来的的行动作出有效的指导意义。

[if !vml]

[endif]

那么,心散这个概念就能对我们的行动做出有效的指导意义吗?

当然,心散,心散,顾名思义,可以理解成注意力散落一地无法收拾,这时候我们要所得也很清晰,把它收拢就好了。

就好像你手上的念珠念着念着突然断线,珠子洒落一地,你这时要做的不是陷于“好烦啊”、“地上好乱啊”的感受,而是一个一个的捡起来,收拢它们,重新串好。

那落实在修行上,我们怎样才能把散掉的心收拢,穿好呢?

最好也是也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禅定。

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佛遗教经》

如果说心是一个池塘,那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形容成水,如果池塘有漏洞,水自然也会散流的到处都是,无法安住一缘。

因此我们要用仔细、绵密的禅定之力,补足这些漏洞,不让承载着智慧的注意力浪费流失

正如《四十二章经》中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能够把心猿意马控制在股掌之中,就像把阳光集中在一点,那么就会发挥出巨大的意想不到的能量。

但凡夫的专注力太弱,无法稳定地缘于一境,而是不自主地时时变换所缘的对象,未经禅定训练的人无法控制自心的流动、散乱和跳跃,妄想犹如江河竞注。

日常生活中,因为心散,所以会有心烦、心乱等一系列连锁效应,同时会丧失坚固不摧的心力,百折必东的方向,婉转隐忍的智慧。

少则让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重则会将生活搞得一塌糊涂满盘皆输。

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就按下不表了。

在修行上,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所有的法门无论有多么的殊胜,都是由心所操作,心是能修,法是所修,而心如果没有力量,不能堪忍法的修持,善法自然增长缓慢。

曾有人问,观世音菩萨在《大悲咒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萨持大悲咒,从初地直超第八地,而我经常持大悲咒,感觉灭恶生善的功能似乎没有那么大这是为何?

这就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力量太过散乱薄弱!

虽然法宝的力量很大,但散乱心与法宝接触时,功德却开展不出来。而如果我们的心能借由禅定多一分堪忍,多一分专注,法宝的功德自然也就会多一份增长。

而且,无论你修哪个法门,都只是在某个法上用功,这只是加持这个法,但禅定训练出的力量,却是增强所有法门修学增长的力量,就像越野也好,敞篷也罢,都离不开汽油一样。

在禅定训练最初要注意两点:

一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这是我们真实活着的唯一瞬间;

二是对当下所呈现的所有观念不作评价,接受每个到来的时刻,无论是愉悦的不愉悦的、好的坏的,美的丑的。

无论是哪种禅修方式,“活在当下”与“不作评判”,都是让你快速入门,补足注意力缺口的不二法门。

通过这种训练,使专注力得到提升,应对外界变化的能力得到提升,使我们的思想接受意识的控制而不四处游荡,不会一味沉浸于过去,也不会无畏的担忧未来,积极专注的面对、接受当下,从而,使人敏锐而身心和谐,心理和生理都保持积极的健康状态。

曾国藩曾经说过四字座右铭,就是这种状态的最佳写照:灵明无着,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

能做到的话,心散也好,心烦也罢,都将不再是问题。

当然了,与此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身心是不能粗暴割裂的,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知,真正的修禅不管何处何方,都能洞悉自己的内心,看透周围的环境,并进行最恰当的互动,从而在一切境界中学到该学的功课。

这里要多说一点,禅定的关键词除了众所周知的专注,更多的是自在

这个自在不是想去哪就去哪,而是想不去哪就不去哪。

八风吹来,能够岿然不动,心如磐石,也是一种自由,而且是那种少人能达到的,真正的自由。

愿见者够涤烦忘忧,得大自在。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务必联系授权。

相关文章

  • 你不是心烦,而是心散

    首发丨腾讯佛学 我们常说自己会心烦,自己会心乱。 有些人就拿这个当借口,作为自己不想努力的原因,去吃喝玩乐的放逸。...

  • 散的不是步,而是心。

    和他吃过晚饭,看着时间还早,于是我提出,去逛逛。走在路上,我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一直走到没人的地方,我才敢挨进他。这...

  • 为何你的心难以平静,8大因素干扰

    生活中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大多数其实并不是能力范畴的问题,也不是方向的问题,而是自己“心”的问题。 心烦意乱,心猿意...

  • 2018年2月21日

    “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 所以佛光不是不照你,而是你心里若像浑水似的,月光就照不...

  • 你不是懒,而是心不静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种情况,明明就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可是我们就是不去做,然后通过刷手机之类的消耗时间。或者本...

  • 《心烦的时候,最好不是沉默,而是... ...》

    最近看到网络上流传一则短文,题目叫“心烦的时候,最好就是沉默”。文章写的非常优美,说的好像确有其事似的。我觉得写这...

  • 🌹❤️梦里是你❤️🌹

    诗||安安 想你 好痛 等你 煎熬 爱你 好苦 恨你 做不到 忘你 好难 念你 心烦 缘来 缘散 昙花一现 缘散 ...

  • 三句独白(一)

    你这么勇敢,不是你的心够坚硬,而是你的心已经碎了。

  • 既然说了,就要做到。

    既然当初承诺了,就应该努力去做到,而不是我累了,你不理解我,我心烦,等等一系列的借口。不是你累了,而是你忘了...

  • 《简言》

    最暖心的,不是焰火,更不是棉袄,而是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是心烦,而是心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ct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