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四班班主任已经快两年了,从去年升入初二,班里陆续出现了几位“问题学生”,虽都是“问题学生”,但是各有各的问题,所以从这学期伊始就为这几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档案,通过梳理其家庭背景、分析问题原因、总结解决问题方法、反思产生的效果等方面复盘归纳,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的变化,帮助学生摆脱问题,向正方向成长。
(一)
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见王X愿和王X心的情景。那是初一上学期已经开学两个星期了,孙校长通知我刚转来一对双胞胎兄弟,经过抓阄,哥哥王X心分到二班,弟弟王X愿分到我们班。给他俩交代了几个注意事项,随后他俩各自去了班里,他们的奶奶则跟我进了办公室,坐下来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起来,这是个不幸的家庭,他们的爸爸智力低下,妈妈生下他俩三个月就跑回了娘家再也没回来过,从三个月起是他们的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把他俩拉扯大的,俩孩子智力没什么问题,但性格有点执拗,自卑且敏感,学习成绩较差,但自尊心强。从初二上学期开始断断续续的请假,临放假前一个月开始休学,电话家访问其理由是学习跟不上,感觉浪费时间。
反思:回想王X愿来到班里的一年多时间里,有几件事我处理的不好1.有次他与同学发生矛盾,一气之下把楼道里的玻璃用拳头锤碎,我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不是关心他的手受没受伤而是先责备了他。还把他归为危险分子,说他能伤害公物能伤害自己,下一步就能伤害同学,虽然他一再承诺绝不会伤害同学,我的这一言论确乎是提醒他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但也是有被同学孤立的危险。在班级中,孤立是很可怕的一个词,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小社会,一个同学一旦被孤立就会找不到归属感,离开是必然结果。2.班里评选演讲选手参加校演讲比赛,他和班长报名了,我承诺大家要通过班级选拔的,但我没有举行班级评选直接让班长去参加了。我心里还是觉得没有必要进行选拔了,他有点结巴,站不直,还左右乱晃,当他报名的时候我已经在心里把他淘汰了,举行选拔就是我的一个说辞,给他一个台阶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通过这件事我又把王同学能够融入集体,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闪光点的门关上了。
如果时间倒流,我一定会好好安排一场班级评选活动,并且抓住契机好好表扬表扬他,还要准备一个奖状进行鼓励。还要适时的进行主动展示自己的主题班会教育,我想现在的王X愿应该会是一个自信、阳光、上进的好学生,我们的班集体也会更加团结、和谐、平等吧。某种意义上我的态度无形之中影响了班里同学们的态度,我对积极正面的形象没有扬反而抑,我对王X愿同学打心眼里就有偏见,学生们会敏感的捕捉到这点,对王X愿同学的态度也会是不友好甚至欺凌,心里一阵难受,我无意间成了王X愿同学厌学的帮凶。
补救措施:期末考试前一天,王X愿同学终于来上学了,他来的第一天,我就在班里表明了态度,欢迎王同学的回归,还说了一些鼓励的话。并承诺下学期会安排英语老师给他补补英语,并调整一下宿舍。还会在班里给他安排一些任务,让他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集体的一份子。王同学眼里的光有回来了。下学期我们一起加油。
(二)
家庭情况:李X轩同学八岁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改嫁,跟奶奶长大,奶奶一直没有走出丧子之痛,性格较悲观,压抑。溺爱孙子。
学生情况:内向,封闭,敏感,自卑。从三年级开始就以身体差为由请假,上学时断时续,和她奶奶沟通,奶奶一味的给孩子找借口。上了初二开始长时间请假,想休学。理由是幻想有人要谋害他。怀疑是精神分裂或抑郁症。
反思:因为班级管理的需要,又鉴于他不经常来上学,所以给他调换了宿舍,调宿舍前和他沟通并取得他的同意。换宿舍后就再也没来上学,电话家访了几次也无效。反思一下还是自己鲁莽了,对于特殊学生一定要特殊对待,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以鼓励、帮助为主,寻找契机,打开心扉,绝不能简单粗暴,否则会适得其反,后患无穷,事倍功半。
改进措施: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情况,重视过程管理,平时多关注,多交流,寻找教育契机,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避免事态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抽空家访,疫情期间电话家访,直接和学生沟通谈心,交流,记录他的变化。
(三)
家庭情况:杨同学母亲和哥哥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回来一次,父亲开了个养鸭场,整天呆在鸭场,无暇顾及他,放假就去他爷爷家。
问题:抽烟,唆使同学在家带酒来学校,早恋,偷本村小卖部老板的手机,后因打客服电话解锁,被公安局定位追踪,因未满14周岁,双方协调解决。
处理办法:播放未成年人吸烟喝酒危害的科普视频,效果较好。俗话说“三人成虎”,把和他关系较好,且有抽烟喝酒倾向的同学通过谈话,家长介入等方式分开,组团违纪是变坏的开始。经常进行三观教育,教给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职业规划教育也很重要。给考高中无望的学生指个方向,定个目标,点燃一点希望。很多时候就是这点光在发挥最大的教育力量。
其实杨同学在临近放假这段时间表现挺好的,回想了一下,他的改变可能发生在我开车载他去公安局回来的的路上的那段发自肺腑的谈话,可能是在我只有同学的举报却没有抓住他抽烟实质的心理对抗后,他认怂了,也可能是他对我给他的《读者》杂志感兴趣了,和我笑着探讨书中故事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教育的力量就发挥作用了。
写了三个学生档案了,这三个问题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爱。想起《奇葩说》里的一段话:一个心里很苦的人,需要多少甜才能把它填满?马东说,只要一丝丝甜就能填满。所以,转变缺爱的问题学生并不复杂,只要一点点爱就能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