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条件的爱”与“恰到好处的挫折”

“无条件的爱”与“恰到好处的挫折”

作者: 谁在我家 | 来源:发表于2023-04-30 23:11 被阅读0次

    “无条件的爱”几乎是每个人都有意无意渴望的一种情感,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也有“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样的概念似乎对应着这样一种爱的状态,但这到底是一种不现实的理想,还是应该努力的方向呢?综合心理学的不同理论,我们有这样一个结论:这样的“无条件的爱”在生命发展的早期是需要的,也是一种天然的原始的母性之爱——在孩子从母体孕育到剪断脐带出生、再到跟母亲断奶,这个最弱小的阶段,我们不会说话、不懂表达,但理想的妈妈就是能够体察到孩子吃喝拉撒的种种需要,并给与及时的照料、满足,孩子也在这样的呵护中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现实的养育,所以一个婴儿从出生伊始,就有一个原始的夸大自体,享受着无条件的爱。

    自体心理学的观点是,随着孩子逐渐脱离母体,夸大自体需经历恰到好处的挫折方可成熟,成熟夸大自体的状态是:结结实实、欢欢实实、皮皮实实、踏踏实实。

    那什么是恰到好处的挫折呢?首先,不是创伤性的。挫折是否创伤性,以分离与丧失为例。一般而言,生活中难免的(短期)分离-重聚,使自体更结实、皮实——统整,不属于创伤性的。而永久的丧失(关系破裂)且得不到恰当的补偿,可能就会造成创伤——自体破碎。一般而言,我们大致可以区分非创伤的可以理解为人之常情、伴随成长必经的,创伤性的可以理解为重大挫折——依恋破裂。

    考虑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在一个连续谱上理解这个概念,丧失对每一个来说都是不同程度的创伤,有的人可以很快恢复过来,有的人就会发展出慢性哀悼,变成病理性的,最终还要看他的自体结构是否稳固。

    恰到好处是一个可接受的区间。在这个区间内,个体会或多会少遇到一些挫折和伤害,但是又在生活中不断被修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挫折-修复-又挫折-又修复的过程,让人不断成长,自体更加坚实。

    这个长期的互动,造成整体上人的自体走向更加好,没有遭受那种很难愈合的创伤,就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成长遭遇伤害并不可怕,因为总是难以避免伤害,可怕的是没有修复。当然越是早期,自体比较脆弱,应该尽量避免那种大的灾难的伤害,毕竟早期的创伤修复很难。

    不管是理想的镜映还是恰到好处的挫折都是促进个体成长的,前者强调对孩子需求和状态的照见和理解,后者强调成长过程不能一味满足这些需求而需根据不同年龄给予相适配的挫折促进个体应对环境的能力。自体心理学强调通过恰到好处的挫折内化自体客体体验增强心理结构,通过挫折带来的洞察,分析并对此做出诠释让潜意识意识化达到治疗(发展)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条件的爱”与“恰到好处的挫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fo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