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形的暴力在哪里?
你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吗?
你想过你其实也会使用“暴力”对待别人吗?
你是否也曾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
实际上,比起真正暴露在空气中的悲剧性的暴力事件,我们的生活中实际还充斥着更多的暴力。它们可能来来自你的家人、朋友、亲密爱人,甚至是你自己,以微妙的形式,通过语言和心理发生着作用。语言经过潜意识的伪装后,会成为精巧的利器,准确无误地击中他人,也不能达成自己所愿,伤人害己,两败俱伤。
身在其中你可能对此却全然不识,只是像饿了便吃困了就睡那样机械地迎接这一切。生一场闷气,酣畅淋漓的争吵一次,或是默默地承受着沮丧绝望。你会想,C'est la vie. 这就是生活啊。
这正是本书存在的意义。在童话《小王子》说,狐狸曾对王子说“……我从眼角里瞅着你,你什么也不要说。话语是误解的根源。……” 而这本书讨论的正是“怎么说话”。怎么说话能够尽可能实现共赢局面,利人利己。语言的确是误解的根源,语言的误用更是暴力的根源。
2.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非常简洁明确的书,你可以把它当做“工具书”来看待,也可以当做心理学方面的实操性书籍。译文也非常流畅易感。我甚至被作者行文中所流露出的强烈海王能量所感动。我个人并没有感受到一些网络短评里所提及的关于美国人写书啰嗦要义不明的缺陷。之前读的一些书确实是有那样的感觉,但这一本没有。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不仅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理论和模型,也对于“如何做”给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操案例。和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学或者“身心灵”类书籍不同的是,本书并不涉及什么心理学专用词汇。作者并不是从精神分析那一套去揭示人的行为模式,你不需要懂得投射、价值、防御等词汇的含义,也不需要去理解关于“意志”的心理学内涵。只要你生活,你需要讲话,就会用到本书所建议的方式。
相似的书其实很多,和本书所讲的也都是一套道理,只不过简单的事套上心理学的理论去说,或是蒙上身心灵的一层神秘主义色彩,就像是带着一层玫瑰色的面纱在看世界。这本书撕掉了面纱、装饰,只提出简单的模型和围绕模型的实践经验。
如果让我回想一下非暴力沟通究竟为人们带来什么意识,那应该就是作为人的普遍性吧——情感/情绪、脆弱/恐惧。当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基本需求总是相同的,不分种族、不分地域时,就更能够用同理心去对待别人。因此,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实际上是对人对己的爱。
3. 这本书都讲了什么?
本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作者谈了非暴力沟通(NVC)的初衷及NVC的四要素模型:观察结果、感受、感受背后的需要、提出请求。第一部分的内容围绕着“学习如何表达这四要素”而展开。在此作者例举了大量常见的错误表达方式。与其说是错误的,不如说是效果不好的表达方式。
了解了如何用四要素来开启非暴力沟通后,第二部的内容重点是“学习倾听他人”。这种倾听的具体方法也是围绕着NVC四要素展开的。所谓“沟通”必定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只表达不倾听,在更多的情况下是要先倾听别人,才能创造条件去表达自己。
在第三部分,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来“爱自己”。在此阐释了自我厌恶、憎恨、自责、沮丧等情绪的由来,并提出了“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不要做任何没有乐趣的事情”的积极观点。通过对自己使用NVC,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确实是非常有助于提升生命品质的事情。作者提出,人们沮丧主要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真实需要。
在最后一部分,讨论了如何使用NVC表达愤怒与感激。“杀人、打人、骂人都不能表达我们的心声”。这句话给我极大震撼。很多暴力的外显行为源自于“我们如何处理内在的感受”。表达愤怒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重要部分。至于表达感激,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视的一部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感恩之心,而是我们很多时候只用一句谢谢,来替代真诚的表达。实际上,“到位”的语言表达是多少人情包袱都不能替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