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1-异化的沟通方式,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
《非暴力沟通》.可能你会觉得作为一个守法好公民, “暴力”和自己没啥关系,但如果我们稍微留意我们的日常谈话, 就会发现我们的表达中总是不经意间就带着指责,抱怨,命令,猜疑等等;即使是想夸一夸别人,也多是贴个高大上的标签了事,而在表达感受上,更是难以启齿,还总习惯于把感受变成指责: 比如:几天前家人还发誓再不乱买东西了,结果今天就又在某宝上买了一堆,于是你张嘴就来: 你怎么又乱买东西, 不是说好了不乱花钱了吗?就不能省点吗?“
结果这个乱买东西,乱花钱评判激起家人更多的反击。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却好像藏着一把钩子一样, 无意间会勾起他人或者自己的怨气,怒火,委屈等等负面情绪,从而加剧了彼此间相互对抗,升级了矛盾。
那么如何能抚平自己内心的钩子呢?让彼此间能和谐相处呢?
这本《非暴力沟通》中提供了详细的方法。
《非暴力沟通》一书自出版以来,就一直畅销不衰,被认为是心理学界的又一经典。 它并不是一本单纯地讲说话的技巧的书,它是一本改变改变我们思维方式,帮我们更敏锐地发现内在自我的指南。
这本书的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国际调节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 他曾荣获地球村基金会和平奖。在现实中不仅解决过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中因沟通不当而产生的冲突,也多次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解决过国际层面的争端。
在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看来,我们日常的一些沟通方式很容易就蒙蔽了心中的爱。
比如:
你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一天到晚看动漫书呢?
或者,
你看看人家XXX老公,一年挣100多万, 你呢,都混了这么多年了, 也没见你“高升”
有时候,我们也会埋怨别人:
”那考官有毛病, 一直催催催, 把我都催毛了, 学过的都忘得一干二净,都怪那考官,懂不懂怎么考试呀?“
另外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也有点熟悉?
”你再这样闹下去, 我就不管你啦!“
.....
这些在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看来妨碍了我们真正想表达的对他人, 对自己的爱意, 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
道德评判
进行比较
回避责任
强人所难
而非暴力沟通就是要避免这些沟通方式, 让自己能体会到内在的感受和需要, 而努力行动, 满足内心的愿望。
更多了解这些”异化的沟通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非暴力沟通是如何表达,如何倾听的。 如果你想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表达和沟通, 不妨回想一下,自己都踩到过哪些”异化沟通“的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