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这个专门的假期,是属于学生的,这说明读书学习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需要有一段时间的放松调节。
暑假,也是特别属于老师的,这说明老师教学是一份辛苦的工作,更是一份有较特殊意义的职业,老师们更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调整。
其实,每年的暑假,也都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关键节点。因为年年都有像中考和高考这样的毕业生,也有像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不同阶段的新生入学,每个阶段的每所学校,都是每个孩子人生路上的新的起点。
所以,每年的暑假就变成了学习内卷竞争的主要时间段。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充分利用假期让学习更精进一层的信息总是铺天盖地,搞的家长们都不愿意给孩子放假。
01.
自从放了暑假,我就一直想写写这方面的文字,但每次提笔又放下,因为我除了让孩子完成暑假作业以外,再无别的什么要求。
我每天看着身边的家长和孩子,假期里依然还忙碌在上课和下课之间,我的心情很复杂,虽然到不了那种羡慕嫉妒恨,但也夹杂着一丝惭愧和不安的情绪,比起那些鸡血的父母,我现在就是典型的躺平节奏。
相比城市里,农村的很多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边,他们常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也就是常说的那种留守儿童。
一旦到了寒暑假,就没有大人能盯得住管得住他们,也没有老师和那份钱能让他们上任何补习班,在那天宽地宽的乡野间,他们有的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假期。
相比城市里的孩子,在上学这件事情上,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或者不够优秀和学习不努力,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02.
这让我想起了老家的小瑞,我都能想象到他现在每天都在干什么,要不是山上山下找同学孩子们一起满山遍野地跑,就是随时随地都拿着大人的手机在玩游戏,而且还在一堆留守儿童中称大哥,享受那种孩子王的待遇,因为他小学毕业了。
小瑞是个典型的农村孩子,祖上几代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从小跟随爷爷奶奶,和一群留守望儿童一起长大的,但他并不是留守儿童,因为他的父母也在身边,只是智力不如常人,好在他却生得和别的孩子一样,聪明伶俐、调皮捣蛋。
但小瑞现在却是城市户口,因为他们家除了他的父母之外,所有的叔叔阿姨伯伯都住在城市里,都是当年通过读书考大学,从农民变成了城市人,把小瑞一家的户口也迁到了市里。所以在村子里,小瑞一家是没有土地的城市人,但他从来就没有在城市生活过。
虽然也有几次跟着爷爷奶奶去城市里伯伯叔叔家,但对于小瑞来说,城市里没有他的家,更不是属于他的世界。他宁愿回到村子里,宁愿和那一帮留守娃在一起玩,也宁愿和笨头笨脑的父母呆在一起。
所以这个暑假,是他最放飞的时节,因为没有暑假作业。但他压根就不知道,他正处在人生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他更不知道他还有那么多的选择机会。
03.
关于小瑞应该在哪里上初中这件事,小瑞的爷爷、伯伯、姑姑和叔叔,大家对此的意见和态度各不相同,前前后后商量有近半年的时间,都没有最终的结论。
小瑞的姑姑远在上海,她的想法比较激进,她觉得小瑞的户口在市里,就应该到市里去读初中,毕竟市里的教育条件和资源,远远超过了县城,更是远超只有一两个班级的小乡镇,如果觉得离家太远,那也至少应该到县城去上学。
而且姑姑主张,应该让他尽早学会独立,要有走出熟悉舒适环境的勇气,这样更有利于他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正如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瑞的伯伯一家生活在市里,他比较主张小瑞到大镇上去读初中,因为那是他曾经毕业的地方,校区大,学生多,上完初中可以接着在那读高中,教学条件相对成熟,离家也不太远。而且那里也有他们熟悉的老师,可以对小瑞有所照顾。
可小瑞八十岁的爷爷却舍不得让小瑞走的太远,总觉得他还小,还不能一个人独自住校生活,他主张小瑞留在现在的小镇上继续读初中,因为他还可以陪护和照顾。
没想到的是,小瑞的叔叔也赞同爷爷的主张,害怕小瑞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没人看护会容易跟别的孩子学坏,生活上没人照顾容易影响正在成长的身体。
而且他觉得在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加上小瑞一直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在这样的环境里,容易让小瑞找到自信。小瑞的父母自然是提不出什么想法和意见,他们主张让小瑞自己选择。
04.
没想到这个才十二岁的孩子,他自己更愿意继续留在现在读书的小镇上。
首先,他也还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也是从小被他的爷爷奶奶和他父母宠惯了,他的生活里还没有独立二字,他的生活里还离不开大人。
第二,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就被初中部的老师们盯上了,因为小镇初中部的生源特别少,只有他们这二个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同学随父母到了打工的城市去读书,有的到了县城和大镇,所以他早就是被老师们定位成一定要留下来的那个宝贝。
第三,他觉得在自己最熟悉地方读书更自由自在,而且刚毕业的这届初中班,这次中考平均成绩,在县里是排在前几名,如果他选择离开,他觉得不仅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心,而且还对不起要留住他的那些老师们。
第四,那些老师也说服了爷爷,让年迈的爷爷舍不得孩子跑的太远,也总觉得走的更远就会花更多的钱。其实钱根本就不是问题。只要他的学习成绩还过得去,哪怕是将来上大学读研究生,家里的这些长辈叔伯都有条件供养他一直读下去。
05.
这一场多人参与的思考与讨论,焦点在于,是愿让孩子在小地方生源少的地方当“鸡头”,还是愿意去到学生多的大学校去做一个被人看不见的“凤尾”。
对于小瑞来说,除了那个小镇,其它的地方都是相对陌生的世界,他不愿意走出去,也属于正常的。对于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来说,舍不得他去那遥远的县城和市里读书,也属于人之常情。对于他的叔伯和姑姑来说,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角度和思考,阅历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在众多的大人中,到底应该以谁为主?这么大的一次选择,该不该由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自己来决定。
为此,我还特别请教了我的两个孩子,她们都觉得应该到市里去读书,在“鸡头”和”凤尾“之间,她们和我一致地选择了“凤尾”,因为可以跟优秀的同学在一起学习与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