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作者: 洋洋芋_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20:57 被阅读0次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我是一个有过小说梦的人。上中学的时候,和好友一起写过小说。上大学的时候感觉自己频频被灵感之神垂青,经常废寝忘食地对着电脑码字。在我的想象中,应该不出几年我就会成为一名拥有大批粉丝的逼格作家,过着想象中创作者那种痛并快乐着的生活。可事实证明那只是一腔孤芳自赏的热情,小说以自嗨开了头,却无法走到结尾。热情冷却,小说梦就此搁置。为什么呢?我想这正印证了那句话,你的能力不足以撑起你的梦想。

去年是我充实而又有意义的一年,陪伴孩子,是我的主要内容,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我也在不断的成长。每天在纸上记录他的点点滴滴,这使我又想起我那个已许久不曾想起的梦。于是,在写作老师的推荐下翻开了美国作家艾丽斯·马蒂森的《写作课》。如果你也是一个曾经怀揣小说梦的人的话,那么这本《写作课》你一定不能错过,因为它会给予你梦想成真的信心与力量。

艾丽斯·马蒂森有诸多身份——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一名从教多年的写作课教师、著名作家。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也是一名写作狂热爱好者、一个既要兼顾家务,又要照看孩子的母亲。为了写作她绞尽脑汁挤时间,洗衣机旁,厨房里,餐桌上,到处都是她对着打字机创作的身影。她的丈夫在每周仅有的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去日间育儿中心,好让她有机会在家里写诗。微薄的稿费与她的投入相比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年近五十才开始构思创作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然而她的热情,努力加上坚持,还是使她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写作课》是一本良心干货写作书。英文书名叫做《The Kite And The String》,风筝与线。艾丽斯·马蒂森认为写满字句的书稿就是一只风筝,而控制这只风筝的引线便是我们生活积累的常识。假如写作中字里行间倾泻而出的情感是一面风筝,那么作家的理性便是控制风筝的引线。作家必须通过在常识与创作,理性与感性之间不断拿捏、不断调整来进行创作。下面我将从书中总结出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一、 想象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想象力对于作家来说有多重要。书中艾丽斯·马蒂森的孙子说的一句话很有意思,那孩子认为蜘蛛网是世界上最结实的东西。因为蜘蛛可以利用唾液粘性支撑猎物及自身重量,可以凭借一根丝线在空中来回晃荡。而作家的蜘蛛网就是想象力,在想象的世界里面,你也可以凭空失重。但是在我们创作小说的时候经常觉得自己的想象力有限,创作出的人物和情节都不如“别人”,那是什么抑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问题所在:胆怯和保守——过于依赖现实原型

常听“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从生活中捕捉灵感,从生活中选取原型。这是无可厚非的,任何作品都多少带点现实生活的影子。艾丽斯马蒂森并不反对利用生活原型,如果你的生活阅历非常丰富,完全照搬生活也是可以的。但是通常情况下,过于依赖现实原型很可能会令你将生活当做创作的唯一素材,不自觉地会企图360°立体还原生活原型而进行赘述。而创作者生活阅历的有限性便会成为扼杀想象力的铜墙铁壁。面对这现实的铜墙铁壁,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胆怯和保守。

解决方法:凭空虚构——给你的原型换张脸

艾丽斯·马蒂森认为喜欢在小说中照搬现实生活的原因是作者不敢发挥想象力,或者是对自己的想象缺乏自信。所以凭空捏造可能不失为一个良方。

虚构人物时,给你的原型换个名字,换个长相,再加细节以区分,就比较好发挥想象力了。例如,假设给你创作灵感的是你的隔壁邻居——爱老婆的老王,那么在你的创作中他就可以变成单身的宝强。再设计一点可以区分老王和宝强的细节和一些事件,这种反向操作可以帮助你摆脱现实原型的禁锢。

虚构事件时,以合情理为前提,对原型事件进行艺术加工,换句话就是用想象填补现实的空白。你可以凭空虚构出情节,或者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进行再加工。记住,不论是怎样的虚构,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小说的故事性。

虚构是小说创作的力量,假如你无论如何都无法纵情挥洒想象之力,那么艾丽斯·马蒂森建议,通过结交朋友和广泛阅读来提升虚构能力。无论如何,打开想象是你我追逐小说梦所需要攻破的重要关卡。

二、 小说创作

(一)短篇小说——起承转合

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中关于短篇小说创作方法的讲解大致分为以下三步: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作者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小说中“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

“有个小孩堆了沙堡,然后下雨了,雨水冲垮了沙堡。这种单薄的描述显然不足以构成一个故事。但是如果家长事先提醒待会儿要下雨,孩子再去堆沙堡的行为就带了点违抗家长权威的叛逆色彩,这时候天降大雨冲毁沙堡,会让孩子的无助显得更为残酷,也更为连贯生动,更有故事性。”

一个合格的短篇,一定是不能让读者一眼看穿结果的,起承转合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技法。如果你翻开我手中的这本《写作课》你会发现艾丽斯·马蒂森可能举例介绍了数十本小说,可是她对小说内容的描述只是寥寥数语。站在研究作品的角度,去除掉“起承转合”,一本书的情节可以只包含在一句极富信息量的话里。而一句话能变成一部小说的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角度不同。作者站在作者权威讲述自己构思的故事。运用想象力虚构出打破僵局、推动故事发展,也就是利用起承转合来设置悬念、适时改变故事的走向,使读者会不断产生心理预期,有时出乎意料,有时意料之中。读者享受的是阅读过程中作者带来的文字盛宴。

(二)长篇小说——去采石场看看

创作一部好看的长篇小说是很多写作爱好者最大的梦想。可是梦是美的,当我们尝试创作时,内容显得乏善可陈,表述显得力不从心。下面我从《写作课》中总结出一些作者帮助我们跨越困难,实现小说梦的方法建议: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总体来说长篇小说是想象力加上理性思维的产物。艾丽斯·马蒂森强调,必须先构思好主题再动笔进行小说创作。读者的阅读需要主题的引导,所以作者需要时常站在读者的角度检视小说的主题建立与读者的信任感。

确立好主题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小说框架的构建。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中集中介绍了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在创作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时建立的名为“采石场”的创作笔记。

对于小说创作来讲,采石场就是创作素材。想要让你的小说羽翼丰满,就得好好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采石场。《米德尔马契》讲述的是位于英国中部某个虚拟小镇的人们的爱与追求的故事。其创作笔记内容如下:

1、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拓展阅读  小说作者乔治·艾略特为了精准塑造一位年轻男医生的形象,在创作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阅读,这些“原料”的采集可以使作者信心百倍。

2、背景生活,小镇地图  乔治·艾略特在试图勾勒出一个虚拟小镇生活的框架,为了使小镇中的人物和生活尽可能生动地呈现,作者从次要人物入手,构思精确到姓名、职业、甚至家庭结构收入情况。作者还为小镇画了地图。虽然有些内容最终并没有出现在小说中,但是就像化妆先要化底妆一样,这些积累在默默地发挥着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作用。

3、人物关系列表  艾丽斯·马蒂森认为这部分是“采石场”创作笔记中最值得学习的一招。作者可以通过这个列表来根据剧情需要灵活调整人物关系,创作思路会非常清晰。

4、事件年表    当创作灵感来了,那就快速记录下来,就算它是无序的、复杂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在创作过程中再根据小说情节需要来补充整理和灵活调整事件发生的顺序。

5、场景列表    就像舞台剧一样,一些场景在作者不断地彩排与调整后使得小说中的人物更加立体,情节更加生动。

6、分章概述    乔治·艾略特为了使小说思路更加清晰,给每一章节都写了简短概述。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调整小说内容的既定顺序。

7、动机列表      我认为这一部分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小说中每个人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一定是与事件和场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物的出现一定是带着某个动机,人物的动机牵动着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走向。动机列表是大纲和细节相互作用的产物。

9、回到基础大纲      整个小说的构架是从大纲出发,延伸到各个细节,再回到基础大纲补充完整,反复修改直到故事成立。

综合上面我们解读的“采石场”笔记,可以总结出《写作课》中作者艾丽斯·马蒂森想要借此告诉我们在长篇小说起稿时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所谓弹性大纲,是指不能被你构思的基础大纲所限制,大纲只是帮助你建构小说世界的工具而不是指导你写作的条条框框,如果情节需要,大纲可以根据逻辑思维进行调整。艾丽斯·马蒂森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许多作家在创作初期都会先想到什么写什么,甚至常常从一些漫无边际的文字开始写起,慢慢地才会写到正题,这是创作必经的过程。

发散思维的重要性在于灵感的迸发与脑力的激荡。一个想法引发自由联想,迸发的灵感促使新的想法推翻旧的想法。

主线清晰既有利于作者也有利于读者。艾丽斯·马蒂森认为长篇小说顺叙很重要,若无特殊情况,时间顺序永远是第一选择。交代清楚主线信息是一个自信的作者应该做的,一部值得阅读的小说,都会用特定的句子、对话和事件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时对这些内容特别留意。清楚交代线索有利于建立作者与读者的信任。

最后,创作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必须有始有终——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了?混乱的局面何去何从了?

以上是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中关于小说创作方面的方法介绍。

三、克服障碍,坚持写作。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艾丽斯·马蒂森在成为一名为人熟知的作家之前也经历了一段的默默坚持的漫长日子。也许比起出版问世的作品来说,倾注了她更多心血的是那些未曾发表的创作,回头看看走向成功的这条路,障碍重重她却没有停下脚步。我们一起看看艾丽斯·马蒂森如何给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克服写作障碍:  《写作课》中艾丽斯·马蒂森指出写作障碍主要来源于非正式审查与自我审查。非正式审查大多来自于社会文明制度的显性阻碍。相比而言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作者的过度自我审查带来的弊害,也就是对写作的不自信。一个作者不自信的写作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写作障碍,比如为了回避一些害怕面对的问题而选择疑点重重的间接叙述;沉迷于大篇幅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故布疑阵、故弄玄虚地写一些言不由衷的文字。

坦然写作:      自信是一种选择,当你选择做一个自信的作者时,必须要敢于坦然写作。坦然地面对创作带来的焦虑。同时消除杂念,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的写作。如果你通过写作来赚钱,那么艾丽斯·马蒂森温馨提示,不要将钱作为评判自己写作水平的标准,要学会正确归因。

愿意修改:      艾丽斯·马蒂森告诉我们,投稿的过程就是修改、拒稿、坚持修改的过程。愿意修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自己离成功更进一步。另外,掌握有效的修改方法十分必要,艾丽斯·马蒂森建议作者从陌生读者角度来阅读作品;阅读时注意检查段落章节划分的是否合理且流畅;在空白页面重新输入作品很可能会帮助你获得新的灵感;大声朗读作品会帮助你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读者,如朋友和作家同行,他们会给予你中肯的建议与评价。

坚持阅读:      艾丽斯·马蒂森认为,广泛深入且持之以恒的阅读对创作大有裨益。不坚持阅读的作者不会是好作家。只有积累一定的阅读量才能使我们清醒地审视我们的创作是否有质量。

保持愉悦:    不论你是写作爱好还是把写作当做事业,请保持自信地写作,克服障碍,坚持下去。 写作应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请相信自己的选择。     

到此,艾丽斯·马蒂森的这本《写作课》已经为大家介绍完毕。小说创作不是故事情节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不断学习、领悟、磨砺的写作能力。成为一名作家,写出一部读者喜欢的小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虚构能力,善于捕捉创作灵感,再加上缜密的构思与反复修改,用优美的文笔和精心安排的情节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天赋固然好,但大多数的作家的小说梦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像艾丽斯·马蒂森那样,努力坚持,坚持努力,你的小说梦还会远吗?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相关文章

  • 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我是一个有过小说梦的人。上中学的时候,和好友一起写过小说。上大学的时候感觉自己频频被灵感之神垂青,经常废寝忘食地对...

  • 重拾小说梦

    时隔2年再次打开简书,看曾经发布过的文章自己都吃了一惊,原来我写过这么多内容呢。 在外面漂泊的这两年,一直想写一部...

  • 懒就一个字,毁了一辈子

    2016年,我就给简叔私信要重拾写作,感谢简叔郑重给我回了信“你就写吧”,一开始的激情,让我创造了好几个长篇小说的...

  • 见证时代 . 我们一起相约吧

    见证时代 . 我们一起相约吧! 文 / 唐 风 重拾过往的记忆 飘向梦泊的港湾 犹记孩时的年代 仿佛就是将...

  • 说与自己听

    余生不能缺少的 是梦与小说 梦能让我见到你 而小说 能让我忘了你

  • 镜中世界 匠心人生

    —— “重拾工匠精神,成就导游梦” 作者:王杨波 ...

  • 【原创】过去的一些记忆片段

    重拾《十一年》梦 今天找到一款神器,终于使我之前写的那篇叫做《十一年》的小说又可以重新启动了。之前,在15年的时候...

  • 重拾旧梦吧!

    梦想。。。是少年人的专属?青年人的鼓励?中年人的遗憾?老年人的妄想? 非也。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

  • 我在有书旅途的遇见

    加入有书写作营,实属偶然…… 大概也是想重拾曾经的文学梦吧!当看到诗和远方,还有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些语句时…… 心...

  • 重拾搁浅的梦

    曾经的每一个难忘的瞬间 那时我们还年轻 风在树梢 岁月静好 星星的喧闹绽开了夜的笑脸 恬静的夜晚 延出对你的思念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拾你的小说梦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hp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