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境不惑,离相观心

对境不惑,离相观心

作者: 萧爱华 | 来源:发表于2021-11-30 06:14 被阅读0次

【时间】2021.11.23-29

【姓名】张栩宁

【第四课】内在世界---探索终极真理的实验室

【分享】

1)对镜不惑,无有内外

心智研究的外在世界,是内在思维内容的外在显现,如镜中花水中月,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身体也是一样,不是我们自己的。基于这个基础上,通过实证功夫,跳出身体、绕过身体,在潜意识状态下的专注 与投入,通过全息视觉对世界全知全觉的认识,在全息视角下,你可以知道一切的缘起、因果、人与人 人与世界的关系,找到源头的自己并发现宇宙世界的真想,所以是无惑的、无有内外的。对境有惑的根本原因是:脑智研究的外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强调外在世界的真实性。基于“身体是我的”基础上,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用当前视角对世界的观察,它是有内有外有分别的。有分别就有好坏、善恶、对错就有矛盾冲突、就会有疑惑。当然,选择全息视角,或者当前视角,还是身体的某个系统,来观察这个世界,都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没有对错。只是选择的视角不同,你对世界的认知就会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就像我们看别人,你是选择看优点还是看缺点?还是选择有优点也有缺点才是完整的人?还是认为一切都是中性的,没有对错好坏?还是认为 其实没有你我他之分,别人就是我的一部分?  我想,观察角度和认知不同,态度会不同,从而关系也会不一样。

2)离相观心 明心见性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做到这点确实不太容易,但是又是至关重要。 以前的我,一直是“逐相安心”,上中学时,以为考上了高中就可以安心了,上了高中以为考上大学就安心了,上了大学以为找份好工作就安心了,有了份好工作以为买了房就安心了,别人多到的,我要做的更好,别人有的我想更好,但是所有这些欲望实现之后,只是短期的安心。过来一段时间,这份安心逐渐减弱,因为又有新的欲望出现,我们总是在物质世界,为了“眼耳鼻舌身意”的更加舒适不断的追求着,有时候我们还美名其曰“进取心”。我们把心安在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现象上,现象上的不满就会引起内心的慌乱。停留在表层现象,只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亦是如此。我们不断的督促孩子更认真的读书,更高效的学习,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上更加名牌的大学。我不是说这些不好,只是觉得有点舍本逐末。如果我们把这些建立在孩子的生命课题上,引领孩子探索生命的本质,去追求真理和自由,去释放孩子的天赋才华,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岂不是更好。心智为体, 脑智为用,培养出心脑平衡发展的孩子,把孩子还给他自己,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不是会减少自杀悲剧 和 心理疾病的发生?

离相观心,明心见性 通过实证功夫,绕过身体,用全息视角去认识世界的本质是心物一体色空不二的。离开各种现象,去观察种种的心并去认识种种心的生成规律,然后得到种种法。去实现我们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灵活自主的调控与掌握。掌握规律应用规律。就像你在黑暗中找东西,东摸西摸怎么也找不到,但是灯一亮,找东西就不再是问题。

相关文章

  • 对境不惑,离相观心

    【时间】2021.11.23-29 【姓名】张栩宁 【第四课】内在世界---探索终极真理的实验室 【分享】 1)对...

  • 禅定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

  • 《临机观境》

    临机观境,随境生心,逐物内摇,执趣外奔,相想丛生,粘其成劳,随波逐流,以客为主,生死相续,随物流转。临机观境,照心...

  • 境随心转

    佛语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应观法界性...

  • 相由心生原理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其实是是境由心造,语“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 与友共勉

    对境观自行, 何须意难平? 俯仰心无愧, 诚厚有余荫。

  • 水到渠成

    不拘于时,不惑于局,不困于境,退居之,观全局,勤补拙,水到渠成。 水低为海纳百川,心低为王聚贤才。

  • 随感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 仙姑竹修行术之七…论相

    观人观相,观心乃观人,相乃心相,心相乃灵魂,灵魂好不好,观人灵气,聪明狡猾的人,不是灵气,而是魔气,魔气多附体多,...

  • 心不唤物物不至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境不惑,离相观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ikxrtx.html